在政府采购个别项目中,进口品牌产品往往备受青睐,国产品牌产品反而遭排斥。有人说是因为制度不完善和定义缺失导致了上述情况。其实,我国政府采购中更重要的是严格依法执行的意识和态度。
中国政府采购中并不缺乏保护本国产品的精神,否则也不会有《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但实际采购情况却往往是IBM、微软、甲骨文等国外企业的产品在政府采购市场呼风唤雨。部分进口品牌产品拥有技术优势,但政府采购市场所需的并非高、精、尖产品,为何进口品牌的产品还能拥有如此高的市场占有率?
很多人这时就会拿缺乏国货标准、政策不完善作为借口。争议产品卖得好,没争议的国货却销量平平,不能不说其中有采购国货执行力度差的因素。如果真的有心采购国货,争议产品可以不采购或者少采购,那些本土品牌产品的销量会比现在大得多。采购国货的执行力度差、不严格,从根本上还是人的意识问题。“事在人为”,不难想象,如果意识上就不想买国货,恐怕就算有了完善政策体系也同样会被钻空子。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违规购买进口产品的争议项目了。
美国联邦总务局局长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联想、华为等中国品牌的IT产品不能直接入围美国政府采购项目。然而,IBM、微软、甲骨文又有哪个不能直接参与我国政府采购项目?在不少政府涉密系统中,也有这些品牌产品的身影。
如果说这仅仅是缺乏政策体系导致的必然结果,那么等到配套政策出台时,这些产品就会在政府采购市场销声匿迹么?进口品牌产品在政府采购市场大行其道必然是得到了各方当事人意识上地认可。以这种意识为基础,即便有配套政策约束,在执行中也会大打折扣,单靠政策约束采购进口产品的行为,效果难有保证。如果采购国货意识不到位,执行不严格,再完善的政策体系也只能成为摆设。
政采支持国货 应有政策体系 更要严格执行
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9-07-08 09:03:07
广告

《政府采购案例精选100之四》有声电子书
¥ 88
去看看
覆盖了采购需求管理、采购文件编制、供应商投标(响应)、资格审查、符合性审查、评标委员会(谈判、询价、磋商、协商小组)组成、专家评审、中标(成交)结果确定、合同签订、质疑答复、投诉处理、履约验收、监督管理等各环节的典型问题。
本网发布内容已拥有版权或授权。如需转载,须获得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https://www.caigou2003.com)”及作者姓名,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准确性。否则,将追究侵权法律责任。
版权合作邮箱:liuhui#caigou2003.com(发邮件时#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