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安徽IT协议供货:供货期分两档 耗材纳入集采目录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刘欢  发布于:2010-01-19 10:12:5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安徽省省直单位协议供货靠制度保公平
  
  编者按 协议供货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变化趋势。从2009年12月开始,全国各地不少基材机构2010年的协议供货招标、评标工作已经悄然展开。各地新一期协议供货招标、评标工作如何展开?有哪些创新与不同?协议供货的变化趋势又将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从本期开始《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就上述问题与协议供货各方当事人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
  
  2009年12月15日,安徽省省直单位2010年第1期协议供货招标结果正式公布。近日,就安徽省协议供货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等问题,《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与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姜毅进行了深入交流。据介绍,此次协议供货共涉及15类IT产品,其中根据产品特点不同将招标结果有效期分为了3个月和6个月两档,并将办公耗材纳入了协议供货采购范围。姜毅认为,协议供货制度的创新将有助于实现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
  
  30%淘汰率确保效率
  
  根据招标文件评标相关条款,“根据投标产品的得分高低排序,按照一定的比例推荐中标候选供应商,其中计算机类淘汰30%以上”。协议供货中标公告显示,采购数量最大的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并没有呈现主流品牌大面积中标的现象。高、中、低档台式计算机各仅有5个品牌入围,联想力推的ThinkCentre并没能入围高端品目,清华同方也未能入围台式机协议供货。
  
  不仅台式机入围品牌数量少,便携式计算机的高、中、低档产品也仅仅各有五六个品牌入围,与大多数集采机构协议供货中各品牌大面积入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安徽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姜毅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协议供货要保证采购人获得物美价廉的产品,淘汰率太低,大多数品牌都能入围,有些企业就会用较高的价格投标,以便获取更多利益。计算机类产品技术成熟,不同品牌产品性能接近,适当提高淘汰率有益于市场健康发展。”
  
  不仅计算机类产品有较高淘汰率,针式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包均因为淘汰率较高只有少数品牌入围。姜毅表示,以前也曾出现过知名品牌不能入围协议供货的情况,但政府采购保障采购人的利益,就要坚决将不合要求的产品挡在市场外。知名品牌并不是入围政采的通行证,政府采购绝不能因为采购人青睐知名品牌而对其网开一面。
  
  价格波动决定供货周期
  
  政府采购协议供货一般以半年或1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对供货商进行一次招标,但安徽省协议供货却没有统一的周期。安徽省省直单位2010年第1期协议供货的IT产品供货期分为3个月和6个月两类,其中计算机、打印机等7类产品供货期为3个月,其余产品供货期为6个月。
  
  我国集采机构的协议供货的供货期大多为半年或1年,与之相比,3个月的供货期明显短很多。姜毅介绍说:“协议供货的供货期大多较长,有些产品的市场价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供应商未必会对协议供货价格进行相应调整。通过缩短协议供货周期,可以直接让产品在一年之中多次竞争,压缩协议供货的价格水分。另一方面,供货期过长会导致有些供应商一次犯错误就会长期失去进入政采市场的机会,不利于市场稳定,也不利于相关企业发展。”
  
  我国政采市场中,并非只有安徽省协议供货的供货期比较短,但协议供货中不同产品有不同供货期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姜毅表示,缩短协议供货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压缩价格水分,对于价格波动大的产品就需要缩短供货期,价格波动较小的产品往往不会有太多的价格水分,因此可以适当延长供货期。
  
  协议供货是集采机构的重点工作,工作量和难度都较大,缩短供货期对集采机构也有不小的工作压力。姜毅说:“3个月就要开展一次协议供货招标,工作量肯定会大幅增加,但是会带来采购效果的提升,确保了政府采购的效果。”
  
  耗材首次纳入协议供货
  
  安徽省协议供货除了在采购模式上做出了调整,采购范围也有所扩大,耗材被作为最后一包产品纳入了协议供货范围。姜毅表示,办公耗材产品虽然很小,但是市场很大。不少IT设备厂商通过低价卖设备、高价卖耗材的手段在政采市场获得了高额利润,将通用耗材纳入协议供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耗材价格过高的现状。
  
  此次安徽省协议供货并没有把原装耗材和通用耗材一起进行评标,最终有3个原装耗材品牌和5个通用耗材品牌入围了此次协议供货。其中原装耗材的入围品牌分别是惠普、佳能、联想,格之格、天威、富美等较为知名的通用耗材品牌也悉数入围。
  
  从中标结果看,原装耗材企业似乎对耗材单独招标反响平平,主流通用耗材企业则对协议供货格外关注。一位不愿具名的通用耗材企业负责人认为,原装耗材企业习惯了设备与耗材打包的传统采购形式,知道采购人的习惯难以改变,“但这对于通用耗材企业来说是进入市场的巨大机会,无论能否取得实质性业绩,能进入市场就意味着拥有机会”。
  
  企业的观点也得到了采购官员的支持。姜毅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虽然大量通用耗材入围了协议供货,但并不意味着采购人就会选择通用耗材,原装耗材的强势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但姜毅同时肯定了通用耗材进入协议供货的价值。他认为,虽然通用耗材要挑战采购人的使用习惯,但也给了采购人一个物美价廉的产品供选择。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