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标准让价格同盟无处藏身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马磊 郑燃  发布于:2009-07-28 09:26:2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政府采购标准的出台,会给政府采购事业带来哪些变化?可以从哪些方面实现行政资金的节约?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个政府采购负责人,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见解。
  
  从源头约束采购行为
  

  某中央级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有重大作用。以往各单位采购什么配置的产品由采购人根据本部门预算多少决定,有时候尽管工作接近,个别预算充裕的部门,也希望购买配置高、价格贵的机型,这样造成各部门设备配置的不均衡。而且,容易造成采购中心与采购人之间的误会,有时候中标的产品配置和价格比较低,个别采购人会觉得不够档次而不满意。有了这个《标准》之后,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由于各部门采购的机型不够统一,造成很多零星的采购项目,影响了采购规模的扩大,不利于单机价格的降低。而统一配置标准,实行强制集中采购是保证节支率的重要手段。因为,这样可以整合购买力资源,统一政策、合同,发挥集中采购规模优势,大大降低采购成本,还能更好地发挥政策调节功能。
  
  政府采购统一配置是国际上很流行的做法。以美国为例,像计算机、汽车、办公家具和办公用品等,各部门都要执行GSA(联邦会计总署)制定的政府采购配置标准。要想采购配置标准之外的产品,必须有特殊需要并且获得批准方可采购。有些业内人士认为价格上限定的偏高,但是该负责人认为这个价位正合适。价位的上限一方面避免了虚高配置;另一方面又兼顾企业的实际情况,让所有企业都能正常进入政府采购市场,保证了采购人有充足的选择空间。
  
  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魏承玉认为,《标准》的出台还能够为政府采购的节支率确立一个标杆。
  
  标准应以功能为导向

  
  福建省政府采购中心主任薛寿唐对此则有另外一种看法。他表示,《标准》的出台是一个大进步,有标准比没标准好。但是,单纯地规定价格上限却不能算是最科学的办法。价格是一种市场行为,厂商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价格策略,价格波动也会比较大。
  
  科学的《标准》应该以产品的功能为导向,从技术上考虑,节能、安全、满足使用需求等各个方面,依据这些条件列出合理的参数。按照技术参数标准来购买办公设备,既能够满足使用需求,价格也不会太贵。或者将设备分为高、中、低三档,每档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技术标准,采购人再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购买。技术参数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有技术更新以后,再根据具体使用情况来更新《标准》,这样既能保证资金不浪费,也能买到技术比较先进的产品。如果是使用单位有特殊需求,如统计局等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可以单独提出需求,而不是一刀切地按价格来执行。此外,薛寿唐还建议,从《标准》的操作上而言,规定价格上限比较容易执行。但从科学性来说,指定一个技术参数标准更能体现《标准》的意义。
  
  魏承玉认为,单纯确定价格上限是不够的,还应该制定技术配置要求,否则CPU和内存等性能配置太低也会影响未来的应用。制定技术配置要求时可以尽量弱化一些和办公无关的性能,而适当提高对CPU、内存和硬盘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把与节能、环保等政策功能有关的技术指标写进配置标准。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刘恒斌则认为,技术标准的制定应该比现阶段的最新技术“慢一拍”。比如现在最先进的CPU是四核CPU,那么制定采购标准时就应该以双核为标准配置,等到几年后四核价格降低了,应用软件齐备,再把四核写入标准。
  
  对厂商也是个约束
  
  此外,魏承玉还认为,《标准》的制定不仅约束了政府购买行为,还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过去由于没有《标准》,一些大品牌IT企业投标产品时习惯于投那些价格高昂利润率高的产品,不喜欢投低配置的产品,久而久之几个大企业就成了一个隐形的价格同盟,政府很难获得最优惠价格。而很多政府采购部门也投其所好,光买价格昂贵的大企业产品,不买价格低廉的中小企业产品,造成很多中小企业对于政府采购市场失去信心,脱离了竞争。由于竞争不充分,采购价格也难以降低。
  
  《标准》出台之后即使大企业也不能投报配置和价格都很高的产品,只能使自己和中小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充分竞争,让政府获得更多的实惠。但是也应该避免另一种情况,企业降低了价格的同时也降低了服务的水准。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IT频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