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电脑下乡面临双重考验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朱毅  发布于:2009-02-09 09:40:0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在这个IT的寒冬中电脑下乡运动无疑是PC企业过冬的干柴,但是能否用这捆干柴获得温暖,还是未知之数。对厂商而言,电脑下乡是个考验,对农村市场理解程度和产品研发能力是个挑战。
  
  考验一:价格与服务

  
  首先,这个最低限价比市场上主流品牌电脑的价格低1000元,厂商能否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承受这个价格就是个挑战。
  
  除价格外,电脑与其他家电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服务。在城市里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厂商只需要给机器做”医保”就OK了,甚至一些“小病小灾”,用户自己就可以处理。不麻烦企业,机器到用户手里,玩的可能比销售人员还熟。
  
  但是在农村,问题就复杂的多,厂商第一件事是教用户认识电脑,海尔电脑一位客服曾经告诉记者,有些用户甚至无法理解“文件”这个概念,客服人员在电话里指导他找某一个文件,而那位农民朋友则回答说: “我的桌面上没有文件,就有一个齿轮,实际那所谓的齿轮就是DLL文件。
  
  因此厂商在农村面临的服务压力是双重的,复杂的,而这些额外的成本都要通过3000多元的售价来销售,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个重大挑战,等于即要马跑的快,又不能让他多吃草。
  
  即使厂商通过了这些考验,能否获得受益也不确定。因为电脑下乡过程有些像协议供货,入围中标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真正能否有销售量还要靠最终农民兄弟“埋单”,尽管电脑已经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内,但是最终是否在各省市推广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电脑是下乡产品的“备选品”之一,这也决定了电脑今后可能会在某些区域“下不了乡”。
  
  遗憾的是,和电视冰箱等“家电”产品相比,电脑的价格是最高的,最高限价3500元,即使有国家补贴,价格也在3000以上,这高于任何下乡的家电两到三倍。
  
  考验二:电脑用途

  
  和高昂的价格相对的是电脑模糊的使用方式,即使是一个文化程度最低的农户,也知道电视用来看节目,冰箱用来装食物,这些家电产品都能直接的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电脑的定位就比较模糊,他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相信很大一部分农民用户并不明确。要他花二到三个月的收入去买一个定位模糊的产品,恐怕很多人会缺乏兴趣。
  
  这就给了厂商一个新的课题,为用户寻找使用电脑的理由,电脑最重要的是要给农民带来客户,带来产业上的有效信息,以获得利益。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厂商必须在电脑里内置农用软件和农业信息,但是很多品牌目前对于针对农民专用软件的开发还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应用上。厂商需要自己完成这个任务,而这个额外成本也要分摊到售价里。
  
  农民是否有通过电脑获得信息的欲望,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周国民博士认为确实有,根据农科院的调查显示,农民最期待获得的信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农业栽培养殖技术,第二是农产品供求信息技术,最后是外出务工机会的信息。信息以往都是通过道听途说传播的,如果能够用电脑获得,准确性和速度会有提高。
  
  但是,这样的信息不是单台电脑能提供的,必须要有网络支持,而在农村,一方面网络覆盖率低,另一方面受农业网站内容一般,深度不够,实用性较差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责任就更大了,不仅要教会农民怎么用电脑,更要为电脑充实内容,告诉农民用电脑做什么。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