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谁给IT设备“收尸”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朱毅  发布于:2006-12-25 15:49:2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新出台的《环境标志清单》中绝大部分IT企业均榜上无名,令国内IT界很不服气,但是仔细研究一下环境标志认证的技术标准,确实国内企业还是有落后之处。

  最重要的是在回收方面,想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IT产品,必须在机箱和零件中所用的塑料和金属要求90%(按重量计)在技术上是可回收的。厂商还必须建立或者委托专门部门建立产品回收再利用的机构。

IT“尸体”环境影响大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产品部部长陈轶群告诉记者,IT产品和人一样都有“生老病死”,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死”,无论这个产品多么先进和环保,也不可避免的使用铅、镉、汞、塑料等有害物质,因此IT产品的尸体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以上物质如果能够进行分离回收,就不是污染而是资源了;因此回收和利用是环境标志认证的一个重要指标。

  很多厂商表示,自己的产品在结构上确实90%是可回收的,但是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由企业自己建设回收机构呢?收旧电脑的不是满大街都是吗?

  国家环保总局专家表示,那些非法的电子回收者确实给人们处理旧耗材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正因如此,许多人将旧电子产品(电脑、打印耗材等)低价卖给这些非法的收购者。其导致的结果是,废旧电子产品通过这些贩子之手,就到了非法电子垃圾处理者的手中。

  虽然也是将废旧电子产品中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但非法电子垃圾处理者通行的做法,是先从产品中拆下有用的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再用酸洗的方法提炼出贵重金属,牟取利润,然后将其他元器件不经任何处理地随意焚烧或填埋。在这些非法垃圾处理者极其原始、不规范的酸洗和焚烧操作中,电子垃圾里的化学成分会污染土壤、水源、动植物,最终的危害性比随便扔掉还要大。

  为了避免这些“李鬼”回收者,IT企业必须挺身而出担当“李逵”。

IT回收有法可依

  由信息产业部与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共同起草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11月3日终于正式出台,并将于明年3月1日开始施行。该标准被称为电子产品的环保“绿卡”。

  目前来看,专业的电子垃圾回收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很多国内企业不愿意自己出钱建设回收体系,而把市场让给“李鬼”来做。

  相关专家认为,政府采购应该为电子产品的回收出一把力,在政府采购的服务项目中目前只有售前的安装和售后的维修服务,未来应该加上回收服务。IT供应商应该负责给自己出售的产品办“后事”。

国外企业在前面

  在IT回收的领域,国外企业又走到了我们的前面。惠普公司从1992年开始,启动了“环球伙伴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电子垃圾回收工作,并于1997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Roseville成立了第一个回收处理厂,成为首个拥有自己的回收处理厂的主要电脑生产商。到目前为止,“环球伙伴计划”已经遍及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回收了超过34万吨的硬件和惠普打印耗材,正向着2007年回收45万吨的目标迈进。
 
  而这次《环境标志清单》上榜企业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则在大连设有专门的废物处理工厂。据佳能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公司产品累计分解再生部分已经达到整体的40%;通过暗盒回收再生所削减的二氧化碳量累计已达24万吨,相当于545平方公里的天然林一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还没有准备好给自己产品办“后事”的中国企业也应奋起直追。可能未来某个政府采购大单就因为你不负责给自己的产品“收尸”而拱手让人。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