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媒体价”作托儿
过去卖旧衣服的摊位前都会有一两个托儿,在买家和摊主讨价还价的时候扯开喉咙大喊“掌柜的,别让了!再让就赔了!”以此让买家产生一种占了摊主很大便宜的幻觉,停止了杀价,实际上吃亏的是他。
个别厂商填报的媒体价就起到了“托”的作用,记者每次浏览协议供货的入围名单都会被最高限价和媒体价的巨大差距所触动,有款媒体价21000元的笔记本电脑,最高限价只有9300元,让记者觉得厂商太悲惨了,电脑利润如此稀薄的今天,这个折扣率恐怕是做一笔赔一笔。是用户太残忍,还是厂商太弱智。
但是转念一想又不可能,政府采购市场这几年蓬勃发展,采购量飞速攀升,无数厂商打破脑袋要往里挤。如果真的是做一笔赔一笔,这些厂商早就赔死了。众多厂商参与并受益就说明政府采购利润丰厚。
问题实际出在媒体价上,到北京中关村各IT卖场调查一下则发现,虽然在消费市场上出售的产品还是比政府采购的价格高,但是绝对没有卖到媒体价那么夸张的高价。
媒体价原本是厂商政府市场的一个参考价格,以衡量政府采购的折扣率。但是少数厂商看到媒体价的申报没有标准和规则,就疯狂地抬高媒体价,虽然政府不可能按照这个价格付钱,但是会造成一个假象,那就是厂商给的折扣已经够高。就像是有人在你面前大喊“别再砍价了!再降价就要赔钱了!”而实际上,不断增长的只是虚幻的媒体价而已。
厂商这个手段确实是比较高明,但是采购人也不傻。采购人可以到市场上去了解情况,在发现上当后不仅会对厂商的声誉产生影响,还会造成一部分采购人对政府采购的不信任,少数采购人会认为政府采购价格高。这么一来,少数厂商投机取巧的做法就破坏了整个市场环境,成为贪小便宜吃大亏的典型。因此,厂商应该正确对待媒体价,如实填报,而政府采购监管机构也应针对媒体价出台一些规定和标准,明确媒体价该如何填报和填报不实会有什么惩罚措施。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给计算机一个绿色人生
下一篇:“售后”前瞻 变被动为主动
-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升级服务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数据网络安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
- 工业PON等网络技术在制造型企业的示范应用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册亨县123个行政村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建设)采购采购公告
- 桐梓县教育系统光纤网络租赁服务二次招标采购公告
- 天长市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规划项目招标公告
- 重庆西恒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路口网络租赁(GGZC2020-G3-00319-CQXH)招标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人民广场办公区无线办公网络建设项目第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基础网络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省工商局)网络租赁项目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