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IT行业来说,仅仅将IT采购定位于对物品的采购并投入大量资金购买产品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用户需要和具有深入业务洞察及丰富行业经验的IT服务商进行紧密合作,通过IT服务,实现办公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我国政府用户使用IT类产品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已开始由基础系统的采购和使用阶段向业务应用阶段逐步跃升。
财政部近年公布的政府采购工作要点显示,将逐步扩大公共服务、商务服务及专业服务的政府采购实施范围,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云计算"等新型服务业态政府采购工作。
IT产业由产品技术向服务转型
目前,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IT服务方面的投资占IT总支出的60%以上,而中国在IT服务上的花费不足30%。这表明中国的IT服务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以网络设备市场为例,在这个市场上,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维修或技术支持,而是希望获得一揽子的集成、运维、咨询、培训等系列化的服务解决方案。对于中小企业用户而言,由于自身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希望能由专业的网络运营服务商来负责其网络运维;对于大的企业或政府用户而言,虽然其自身也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但是这些行业高端设备的应用较多,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较高,仍然需要厂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大力支持。
有市场机构分析认为,2012年,中国IT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将接近2400亿元,服务在整个IT市场的比重将不断攀升。同时,随着内需市场的释放,中国IT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将持续增长,服务在整个IT市场上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
重服务是电子政务发展必然趋向
对于我国政府用户来说,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已成为政府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瓶颈。行业的实践表明,政府大型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政府独立承担,是不现实的。
引入和扩大服务类采购,助力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不仅能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还可以节约资金、精简人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与效能。这一趋势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做好规划,加强政策贯彻,统一宏观管理、监控和服务,避免建立庞大的专业队伍,把技术工作交给专业化公司,把政府从具体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集中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务,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正由建设阶段转为运维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经历了3个重要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进入21世纪后的加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各级政府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工作,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目前为止,投资建设的大量信息系统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今后,IT类采购服务比重加大是必然的趋势。
企业纷纷投入管理服务阵营
相比于行业的稳步推进,企业向IT服务转型的脚步早早地迈了出去。以国外企业为例,IBM放弃硬件方面的优势,成功转投IT服务领域;惠普由一个硬件生产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演变;戴尔更是高调指出:未来,IT即服务。
国内企业同样不甘落后,神州数码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的运营商、浪潮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云计算服务商等传统的IT企业,都迫切希望抓住转型机遇,跳出以价格战为主的"红色海域",转身投入专业管理服务商的阵营。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IT产品已进入同质化时期,供应商硬件市场的营利空间日趋紧缩,整体服务能力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深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企业对IT的理解已经提升到了战略高度,IT服务是企业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IT服务对于提升业务的意义不言而喻。
随着PC等IT产品逐渐从高科技走向制造业,IT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单纯表现为产品和技术的对垒,差异化已成为IT企业凸现品牌、获取优势的主要竞争战略。与此同时,IT服务正在萌动的深刻变化使之成为企业实现差异化的主要手段。 IT服务成为市场新的竞争焦点已成必然趋势,企业若想巩固业已占据的市场份额或对新的细分市场发起冲击,推行服务产品化、做优服务将成为不可回避的选择。
相关链接
政府用户IT服务需求四大模式
Staffing模式:服务提供商派遣技术人员到客户方现场进行工作。
优势:一是比较容易开展,安全性要求较低、非核心竞争力岗位人员,可由服务商提供;二是安全系数高,便于管理;三是客户方项目经理根据需求选拔出合适的供应商,负责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把控;四是沟通方便。
劣势:一是外派员工缺乏归属感,易导致员工团队不稳定;二是业务的继承性和团队合作性较弱。
Team模式:整个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由供应商负责组建,并在客户方工作。客户方负责人主要负责选拔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负责在供应商内部协调资源,组建团队。
优势:一是项目团队认同感强、合作性好;二是信息安全性高;三是沟通协调工作减少。
劣势:由于各小项目团队可能由不同供应商负责,team之间的合作及资源协调受到了限制, team之间不能共享资源。
ODC模式:交付中心建在服务供应商方。客户方通过资质认定和考核,将项目交由供应商负责,客户方起监督作用。
优势:一是节约客户成本;二是有利于供应商资源的协调;三是对客户来讲,不同项目间知识的共享、经验的传承也是最有效的。
劣势:很多客户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GSC模式:将交付中心或者项目沟通协调组织建在服务供应商方,而且是靠近客户的地方。
劣势:对于外包供应商的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只有规模较大、在ODC模式中管理能力较强的服务供应商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