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初,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发放4G牌照,在业内引发极大关注,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迎来发展机遇。那么,4G到底会给通讯产业带来哪些变化?4G商用对政府用户尤其是移动政务产生哪些影响?本期IT周刊将为您寻找答案。
2013年,移动政务领域出现了清新亲民的新气象:经济普查员利用平板电脑的拍照和GPS定位功能,增加数据的真实性;南京政协会议用平板电脑取代纸质印刷品节省大量印刷开支……在移动政务领域,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所具有的便携性、经济性愈发显现。而4G依靠高速数据网络,可以让使用者做到随时随地处理政务,在提升政府机关效率、降低办公设备成本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4G牌照的正式发放是否成为移动政务发展的助推器?《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后了解到,落实到应用层面,4G还要迈过三道坎。
第一道坎:观念更新
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最核心和重要的设备,但遗憾的是,手机被更多地定义为个人消费产品,既没有被纳入到政府采购目录,也没有被视为工作平台。手机曾经被视为高端和奢侈的象征,所以用财政资金购买手机一直成为是个禁忌领域和话题。但经过手机产业多年的发展,目前即便是六七百元的智能手机也足以应付普通的文件浏览类办公需求,如果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纳入到政府采购的目录中,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笔记本移动办公的功能,对偶尔才有移动办公和移动政务处理需求的人员来说,是更为经济和便携的选择。
昂贵,早已不是移动终端的代名词。推动移动政务的发展需要转变旧观念,对经济性和高效性都非常显着的智能终端应抱着勇于尝试的心态。如果智能设备配置不到位,无论是3G网络还是4G网络,都没有探讨的意义。
第二道坎:信息安全
移动政务前景诱人,但具体使用时能否保证信息安全是政府官员最关心的话题。
业界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存在某些安全方面的隐患,但这并不足以成为逃避新事物的理由。正视安全问题,才能解决安全问题。专家认为,安全问题往往伴随着商机,移动安全问题足以支撑一块全新的政务安全解决方案业务存活,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发现了其中的机遇并积极布局。国内安全领域资深专家介绍,部分老牌的安全厂商在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中都包含了对智能移动设备的安全防护功能。
在异地上网,使用4G网络,其安全性远比链接当地的免费Wi-Fi网络要安全得多。目前各地平板电脑采购项目中,大多只针对硬件设备采购,可以预测,未来企业级的安全防护套件也将成为移动设备采购的配套需求。
第三道坎:满足政务需求
移动政务可以借鉴电子政务的成熟经验。比如对安全敏感的采购人会在PC采购项目中对USB数据接口做特别要求,那么在购买移动设备时,这部分采购人可能也会提出类似的定制化要求。适用于移动政务的手机也需要在通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可定制性和可管理性,使移动设备与政务特征相匹配。
4G移动设备与移动政务无缝融合,需要从整体解决方案的高度去统筹和规划,适合政务需求的智能设备要具备良好的可管理性,管理员能够对智能手机的功能和应用做到有效监控和管理,通过管理平台在源头上对安装未知风险APP做好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