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低价笔记本背后的秘密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参 谋  发布于:2004-12-14 11:14:0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这两年,随着一条条笔记本生产线相继上马,笔记本这种在往日被誉为白领专用的科技产品日渐走下神坛。价格走低的同时,功能性能愈加强劲,人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实惠的同时,可否想过这种产品在诞生初期售价高达几万美金、体积硕大无比,但仍然供不应求的风光场面。

      时光无法倒流,轻薄、高配、低价笔记本的普及早已成为共识。2003年以来,国产笔记本厂商凭借本土之利生产了大批超低售价的笔记本产品,价格从跌进万元大关,再到跌近7000元价位,乃至有的厂商破天荒地喊出了“即将投产3999元笔记本”的响亮口号,似乎低价享受高科技产品的黄金时代真正来到了中国人民的面前。

      但是,人们在惊叹世界变化太快之余,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低价笔记本质量究竟如何?厂商们低价战略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别的玄机?

      低价笔记本背后的玄机

      笔记本想要以低价销售,缩减生产成本可以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要件,而缩减制造成本却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降低上游厂商供货价格,二是减少生产过程的资金投入(节约原材料、降低产品质量)。就目前市场竞争的格局来看,降低产品质量的策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异于自掘坟墓,但降低上游厂商的供货价格却也绝非易事,况且在CPU、内存等计算机核心部件被巨头垄断的情况下,笔记本厂商们的上游厂商往往都是同一两家公司,它们供货价格的改变对于整个笔记本产业的影响可以说是广泛而公平的。

      业内有人做了笔记本抽样调查,很多厂商所推出的低价笔记本无不采用了较低配置,售价也从6999到4800元不等。有关人士称:“毫无疑问,这些低价本本无不承担了为企业树立低价形象、借低价招揽顾客的光荣使命。”

      低配置的难言之痒

      从根本上来看,残酷的市场竞争是低价笔记本产生的根源,而这种产品也无非是市场竞争的牺牲品,它们随市场竞争的加剧而诞生,必将也会随着市场竞争的缓和而消弭。

      由于国人的收入水平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大家一般都把7000元以下的笔记本称之为低价笔记本。与洋品牌动辄万元以上的售价相比,这类笔记本五六千元的价格的确充满了吸引力,但大部分配置却也实在让人难以恭维。

      尽管均配备了迅驰微处理器,但主频却相对较低,用来处理文字、修修图片还可以,不过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3D游戏、三维图形制作等大任务来说,却只能用力不从心的字眼来加以形容。

      散热不畅


难以解决

      国产低价笔记本的另一个通病就是发热量难以控制。国产笔记本厂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势必不会为低价笔记本配备价格昂贵但效果不错的高档散热系统。散热不畅肯定会对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假如你正在处理一幅复杂的图片或者正在完成一篇大作,而笔记本却因发热太高而突然死机,这份烦恼也许会让你“痛不欲生”。

      液晶显示器品质有瑕疵

      随着笔记本制造技术的日臻完善,以及人们移动办公需求的增长,超轻超薄逐渐成为了笔记本制造工艺的主流方向。为了达到超轻超薄的目的,提高液晶屏幕的有效分辨率、缩小液晶屏幕的面积成为了所有厂商的共识,在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下,面积更小但分辨率很高的液晶屏幕逐渐成为了高档笔记本的标配。

      大屏液晶尽管视野开阔,但在显示的细腻度上却并不算太好,这对于处理图片的专业人士来说也许是难以接受的。此外,大屏液晶单位面积所存在的坏点数量也要比小尺寸液晶屏高出不少,尽管在正常条件下并不会对消费者的观看造成明显影响,但人们仍然希望这种缺陷能够越少越好。另外液晶屏太大还会造成亮度、对比度的明显不足。

      工艺有欠缺

      同样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低价笔记本在制造工艺、使用材料上也不能让人完全满意。在轻薄理念风行的今天,高档笔记本大多使用了更加轻盈而坚固的铝镁合金材质,更有甚者,还为其产品配上了钛合金外壳,在进一步减轻重量、增加强度的前提下,那份雍容华贵也绝非低价笔记本所能比拟。

      工程塑料是低价笔记本最为司空见惯的材料,这类产品在总重量、厚度、增加散热力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好在价钱便宜,消费者也只能默默接受。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