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打印机直销能行得通吗?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小天  发布于:2004-12-15 14:05:27  来源:IT168

  戴尔总裁凯文.罗林表示,戴尔正计划和其合作伙伴包括Lexmark利盟国际、Fuji Xerox富士施乐以及Samsung三星电子公司共同探讨削减激光和喷墨打印机使用成本的有效方式,并计划在近期将打印机价格削减30%-50% ,将墨盒价格降低10%-20%的幅度。而上个月戴尔在国内市场正式发布打印机产品的举措,也算是拉开了其对整个国内办公市场重新洗牌的序幕。

  11月8日,戴尔中国公司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自有品牌打印机产品,整个媒体一片哇然。这对于之前一直猜测此次发布会戴尔将发布自有品牌电子消费产品的媒体来说,可能会是个震惊,而对于惠普、联想、爱普生、佳能等打印巨头而言,却是个沉重的打击。自家嘴里说的自然都是些好话,那究竟是利好消息还是利短消息,竞争对手和伙伴都表达了不同的见解。但相互都感同深受的是,凡是戴尔侵入的市场,相关厂商就很难有好日子过。

  一、国内打印市场现状

  国内打印市场正处于爆炸式增长的时期,当然相关产品的需求量增长是有着一定先决原因的。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究竟主流打印机有哪些类型产品,哪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在上升,哪些又在下降。

  具备打印功能的办公产品,目前具体包括有彩色激光打印机、黑白激光打印机、喷墨多功能一体机、激光多功能一体机、彩色喷墨打印机等。一般来说,彩色激光打印机的特点是机器初期购置成本高,但是后期使用成本相对低廉,而且性能优秀,适合大、中型企业或者专业领域使用;黑白激光打印机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低,比较适合于小型企业或者SOHO办公的需要;而喷墨打印机则基本上可分为普通型喷墨打印机和照片级喷墨打印机两大类,随着数码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普遍流行,越来越多的打印机都具备优秀的照片打印功能。对于市场保有量和增长潜力来说,喷墨打印机无疑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

  与此同时,虽然数码冲印店正在小规模普及,但其流行并未对喷打产品造成较大冲击。原因主要是相关店铺仍旧数量少且冲印步骤麻烦,很少能够立即冲拿的。另从质量方面来说,喷墨打印机已可全面达到冲印的层次,而且照片大小、特效可以自由调整,这也是其魅力所在,因此家庭作坊式的数码&打印组合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而从市场增长潜力来说,激光打印机由于昂贵的初期购买成本,数码照片呈现效果也比不上喷墨打印机,注定了它只能定位于少数人市场。这就好比服务器版的操作系统和个人版本的操作系统一样,虽然前者的功能更强大、核心更先进、稳定,但在市场的保有量和增长潜力来说,它和后者又不是同一档次的。同样的道理可以放到当前的激光和喷墨打印机身上,它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市场定位。

  另外,网络的普及在国内也催生了SOHO一族的兴起,他们对于日常文档的打印同样有着较大的需求。当然他们的办公需求和普通家用或者商业环境相比会有所不同,办公产品的工作量也介乎于两者之间。不过我们要明白的是,SOHO一族同时会有打印、扫描、复印等需要,所以未来上涨的产品将会是多功能一体机,而不是目前纯粹的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二、牛刀小试探反应

  戴尔终于在中国推出了打印机产品(其实这两款产品都是由利盟进行OEM的),其中包括了价格为3999元的激光打印机和售价为1999元的彩色喷墨多功能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包括了扫描、复印和打印三种功能),此举无疑将对盘踞中国打印市场多年的惠普、联想等构成威胁。当然,无论是用户还是竞争对手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戴尔产品本身,还有其行销价格和销售策略,这才是真正让人畏惧的所在。

  相关两款产品的售价并未达到价格屠夫的水准,耗材的最终价格也为标准容量彩色墨盒199元,标准容量黑色墨盒179元人民币,与惠普、佳能的耗材价格比起来,并没有什么优势。再来看看它的销售模式,仍然是戴尔一贯的直销政策,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络采购。产品定位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而不是目前炒得如火如荼的个人家庭数码喷墨打印机市场。

  无论是产品的数


量和价格,大家都可以看到,戴尔此举仅是小试牛刀,试探中国办公市场对戴尔品牌的接受程度,还没有大规模全面进军的力度。预计如果产品在近期内获得较为理想的销售效果,戴尔肯定会大规模进军办公市场,依赖强大销售能力与严密的成本控制,产品将会采用凶狠的价格策略。无论是打印机和墨盒,价格和现在肯定是不在一个级别上的。另从销售政策来说,打印机以及耗材都将全部采用直销模式,这是否会因此而造成支付方式复杂,用户难以接近等情况,也是业界所关注的。戴尔相关人士则表示,戴尔在网页使用了智能简单的方式引导客户使用电子商务,而且直销可最大限度减少假货。

  三、此举并不会构成威胁?

  戴尔的电脑销售使用直销有过成功的案例,国内的厂商——联想和方正都吃过苦头。但不同的产品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对于竞争对手来说,戴尔此举显然是过份放大了自身的优势所在,有些显得一意孤行。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戴尔自己本身并不拥有办公产品的研发实力,相关产品都来自合作伙伴的OEM或ODM,而合作伙伴也绝对不会是爱普、佳能或惠普。而上述三者,在目前打印市场中却充当着领袖的角色,这就意味它不可能拥有技术高人一等的产品作为后盾。其次在产品价格方面,根据戴尔中国区总经理的说法是,没有中间渠道商,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价格要比同类产品略低。戴尔的竞争对手对此都表示相当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即使戴尔大规模进入,也不足以构成太大威胁。

  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影像信息消费产品部战略企划科副经理牟伦安表示,与佳能、富士施乐等品牌相比,戴尔打印机没有任何优势。从正常的运作经验角度来看,对硒鼓等耗材产品采用直销政策,前景也堪忧。惠普图像与打印机系统部方面的意见也略似,认为如果戴尔公司进入打印机市场,采用直销方式销售利润很高的墨盒,戴尔也将面临艰难的挑战,因为消费者都喜欢从传统零售商购买填充墨水,而不喜欢邮购。该部门总裁甚至直言,“我们认为,戴尔公司不可能把它成功的电脑销售模式应用到打印机业务中。”
   
  四、打印机业务有硬伤

  缺乏制造打印机需要的多项专利技术是戴尔的硬伤,这使得没有研发团队的戴尔一直没法染指打印产品。但在有了利盟等合作伙伴之后,戴尔利用它的销售政策在打印机市场攻城略地,打印机市场是否就会因此而步PC市场后尘,变成薄利行业呢?未必!众所周知的是,打印机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戴尔从第三方购买打印机技术使得公司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们必须与制造商分享收入和利润,喷墨打印机墨盒和激光打印机的碳粉盒尤其如此。戴尔的杀伤力在于在PC行业所向披靡的直销模式,迫使众多PC厂家的不断压低价格。

  但打印机市场群雄环伺,除了以技术领先的惠普外,还有爱普生、佳能、富士施乐等强势品牌,这些厂商无论哪个改变市场策略都会引发办公市场的地震。戴尔即使有赖以自豪的庞大用户群作为基础,但对于技术的缺乏和价格的把控上,在短时间内仍难以给竞争对手造成可怕的杀伤效果。
  
  不过戴尔的产品显然也有其独特卖点,比如在打印墨水接近耗干的时候,它会通过计算机终端自动发送订购信息到戴尔网站,若用户订购了相关的产品,戴尔就会送货上门。但这是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的,计算机必须连接上网,而且用户必须熟识网络的使用,这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显然是勉为其难。另外对产品的网络订购模式来说,IBM在其笔记本电脑中的“Access IBM”也有类似的尝试,但效果非常一般。且随着网络的普及,估计网络与产品的无缝组合以后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也将进一步消弱DELL的固有优势。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即使戴尔在中国的打印业务仍有总总不足,但借助庞大的后备资金和顾客支持,其影响确实也将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以打印业务为根本的厂商来说。比如惠普,即使惠普在PC市场和戴尔难分上下,但其实前者的利润来源主要是打印业务,占据了近70%。试问,不从事研发、没有研发成本压力(是劣势、也是优势)的戴尔杀将过来,身负高额研发成本的惠普如何不心急。倘若戴尔将来在打印机市场上对惠普构成绝对威胁,到时惠普在PC销售市场的地位估计也岌岌可危了。不过目前惠普和戴尔在产品的销售和开发上显然不是同一个级别的,惠普每年在打印机产品的研


发资金超过10亿美元,每个星期销售的打印机超过100万台,迄今为止销售的打印机总数已经超过3.12亿台,而戴尔则仅为280万台。
  
  五、留下来的问号

  留给中国媒体和电子消费类厂商最关注的问号,显然不仅是戴尔是否大规模进入办公市场,是否首推打印机产品直销试水,以检验幻变的市场,而为将来的彩电等家电销售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所在。

  戴尔内部有句名言,叫做“先爬后跑”,也就是说,戴尔每进入一个新领域都会对市场有一个充分的研究。戴尔表示,电视产品如果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也会进入中国市场,并继续采用直销的模式。如果这样的话到时候电子消费类市场可就热闹了,要知道在国际市场,戴尔除了笔记本、PC、打印机外,还拥有PDA、数字电视等消费类业务。其42英寸等离子电视,就计划本月在国际市场上市,人们有理由相信戴尔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

  虽然TCL、国美、苏宁等品牌和销售商都声称不看好戴尔的直销模式,实际的情况却是饱受折磨、被价格战拖得精疲力竭的国内家电企业,实在不愿意戴尔再来搅浑这“一波混水”。

  未来发展如何,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也无法说出所以然。但作为以消费者切身利益为核心的媒体,无论是打印产品还是消费品领域,我们IT168都期待相关市场能有更多激列的竞争火花迸步,并进而为最终用户带来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及选择。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