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智慧城市 热望也要冷眼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刘跃  发布于:2018-02-13 09:12:06  来源:新金融观察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回顾过往,智慧城市已经在经济的发展和演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展望未来,智慧城市将是支持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追求“智慧城市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何推动其健康发展,还需要冷思考,踱方步。
 
  “智慧”热潮涌现“智慧城市”概念提出的时间已经不短,不过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长久以来,“智慧城市”更像是一纸空谈。
 
  当“智慧城市”概念迈入2018年,我们蓦然回首:大数据、物联网、云技术、无人工厂……近年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根基,曾经科幻的智慧生活似乎不再遥远。
 
  从去年开始蔓延的无人商超到如今方兴未艾的智慧配送,从备受关注的自动驾驶到应用广泛的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走入我们的生活,在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逐渐渗透,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
 
  不仅如此,在行业结构更为“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人工智能也展现出了巨大的赋能潜力。咨询公司埃森哲去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显示,制造业、农林渔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两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其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
 
  国务院于去年7月8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作为“智慧”产业汇集的结晶,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早已“箭在弦上”。截至2017年年末,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达到409个。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两批202个,科技部智慧城市试点20个;工信部信息消费试点68个;发改委信息惠民试点80个;工信部和发改委“宽带中国”示范城市39个。
 
  政策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涉及新型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就多达19项。其中,《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的相继印发,意味着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有了权威的目录体系,明确了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
 
  国际合作成趋势
 
  随着各种智能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智慧城市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同时由于国情差异巨大,各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可谓百家争鸣。
 
  作为最早布局智慧城市战略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智慧国2015”规划,并于2014年又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的十年计划,以此作为此前规划的升级版;美国在2015年提出将投入1.6亿美元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在20个城市进行物联网技术、科研研究的试点工作;2009年,韩国版智慧城市“U-City”也被提出,将泛在技术运用于基础设施中,可以实时处理城市内发生的所有事务,并提供信息通信服务……今年,韩国又在原有建设规划基础上提出新的计划:在2023年以前把两座城市打造成智慧城市,分别是承担部分首都职能的行政中心世宗和第二大城市釜山,作为探索智慧城市模式的测试项目。
 
  智慧城市遍地开花,除了诸多国家的自主规划,国际合作、强强联手更让智慧城市跳脱出固有的城市边界,毕竟,城市可以有边界,智慧则无垠。“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铺开,就离不开智慧城市发展的“助攻”。1月29日,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发展机构和吉隆坡市政厅宣布引入阿里云“城市大脑”,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到交通治理、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正在与日本松下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预计于2026年前把丹佛国际机场附近400英亩的土地变成一个将技术应用于基础设施中的“智慧城市”。
 
  种种迹象表明,眼下以及未来,建设完善的智慧城市系统只靠一方力量“单打独斗”显然难以应对。由多方主体参与配合,共同推进相关建设才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趋势。
 
  盲目凸显隐忧
 
  在数字城市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智慧城市已经在提升社会管理、加强公共服务、提升产业结构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中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也将吸引更多参与者布局其中。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分析,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7.9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8%,2022年将达到25万亿元……但在庞大的数字规模背后,部分试点乱象隐现,无疑给炙手可热的智慧城市发展泼了一盆“冷水”。
 
  首先,国内各试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应是合作互补而非竞争关系,相应规划也要在整体布局下分担不同内容。但以目前国内建设情况看,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问题,建设思路趋同,不能很好地发挥合作互补作用。有些项目甚至只停留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没有完善的规划和应用支撑,导致大量基础设施荒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相背离。
 
  其次,一些规划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及系统性的认识也明显不足,简单认为智慧城市就是时下先进信息技术的堆砌,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导致财政压力加大,智慧城市建设难以为继。
 
  除了硬件条件的积累,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更要求居民IT素质、环保意识、城市创新能力、人才吸引力等软性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并承担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以产学研用相结合方式推广创新技术,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的集聚和发展。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