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智慧的地球”隐患的聚焦点须调准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文刀  发布于:2010-06-09 10:00:05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近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的一番发言将IBM打造的“智慧的地球”推到了舆论关注的风头浪尖,但此次“智慧的地球”受关注却并不是因为它对社会发展具有革命性意义,而是因为“智慧的地球”可能存在对中国国家信息安全的潜在威胁。在媒体炒作下,“智慧的地球”似乎成了信息安全威胁的代表和化身。

  在信息化建设的浪潮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开展信息化建设,政务高度信息化带来了政务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在国家重要信息电子化的过程中,信息安全就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美国政府很早就把信息安全提高到了与国家领土安全同等的位置,甚至还专门设置了网络战司令部。而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对外国产品威胁国家信息安全的怀疑历来就存在,高度关注“智慧的地球”既不是对信息安全威胁的第一次质疑,更不会是最后一次。从发生在美国的“联想安全门”事件到中国大规模采购微软操作系统,再到这次IBM的“智慧的地球”,几乎每一次IT领域的跨国交易都会引发各国对信息安全的大讨论。

  “智慧的地球”这样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传统IT领域中的信息安全隐患也一直存在。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人们对传统IT领域存在的信息安全隐患都熟视无睹。在我国IT产业链中,几乎所有掌握技术专利的上游厂商都是外国企业,英特尔公司的CPU、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和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屡屡被应用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威胁几乎无处不在。

  信息安全隐患固然值得关注,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在隐患面前几乎避无可避。在CPU、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领域,除了英特尔、微软和甲骨文,采购人几乎无从选择,不是没有民族企业的产品,而是本国货物还不能替代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外资产品。摆在采购人面前的几乎只有两种选择:选择安全隐患或是停止信息化建设。

  审视“智慧的地球”引发的风波,其中也存在着和传统IT领域一样的问题。在采购人有特定需求的前提下,几乎只有“智慧的地球”才能满足采购人的需求,虽然存在信息安全风险,采购人也没有可以规避风险的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智慧的地球”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信息安全问题上的众矢之的。“智慧的地球”本不应是信息安全威胁,只是缺乏自主创新和本国替代产品的产业环境将“智慧的地球”推到了信息安全威胁的焦点上。



   政府采购信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政府采购信息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或“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报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政府采购信息报、政府采购信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