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汪玉凯:互联网+政务助力构建现代化政府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冯雪  发布于:2015-12-18 11:02:3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运用“互联网+”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首先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推动中国的公共治理变革,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关于“互联网+”政务有效推动中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思路,提出了互联网+政务助力构建现代化政府的实现路径。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
 
  经济社会面临三个历史性拐点
 
  “在思考互联网+政务的问题时,首先应该考虑政府正面临着什么。”汪玉凯总结说:“我国传统发展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加之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引发经济风险,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民生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都对政府治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汪玉凯指出,我国经济社会面临三个历史性拐点:一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拐点;二是引进消化型向对外扩张的拐点;三是由学习模仿型向自主创新的拐点。
 
  那么政府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政务无疑给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互联网+政务推动实现“八型政府”
 
  “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体系;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是在互联网+时代基于前四者实现的。”简单的说,这“八型政府”就是汪玉凯为大家描述的现代化政府的蓝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首先需要政府治理现代化。汪玉凯指出:“从政府角度看,政府治理的现代化首先是法治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价值体系这五大体系的现代化。从能力角度看,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行政能力等等都需要实现现代化。”而目前这些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化,离不开互联网+。
 
  汪玉凯提出了现代化政府应该包括的两个结构,也就是“八型政府”:
 
  第一个结构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体系。这个政府体系应该具有四个特征: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具备这四个特征的政府完全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来支撑,“互联网+”首先要打造这四个特征类型的政府,使其在网络世界是无缝对接、开放、透明的。
 
  第二个结构是借助于前述“四型政府”的构建而达成的现代政府目标。通过网络流程再造,在网上进行跨部门协同,最后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实现现代化政府的目标,即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在“互联网+政务”时代,后面这四个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先完成前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的构建,整个信息化的历程可以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样大的阶段来连接描绘,而政务信息化也大体经历这样历程。
 
  六大实现“互联网+政务”路径
 
  汪玉凯认为要想实现“互联网+政务”,其路径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要树立信息化和互联网思维。政府治理面临一场革命性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电子政务将被用于解决政府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问题;
 
  二是要变革体制和机制,消除制约“互联网+政务”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是要构建政府统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统一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网),提高公共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四是要开放政府数据,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
 
  五是要加强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改变法治滞后于信息化本身的现状;
 
  六是大力发展约束型电子服务 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之下,构建权力清单。
 
  应该说,“互联网+政务”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支撑。正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才有了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相关产业的不断崛起。
 
  他进一步解释到:“我们要认识到政府治理正面临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要用电子政务解决政府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运用大数据等技术为创新公共治理提供技术保障。”所以“互联网+政务”是整个政务信息化最重要的核心议题。政府如何盘活这些海量的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必将成为“互联网+政务”的核心议题。Y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