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外热内冷 云计算未被政府采购充分认知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刘 欢  发布于:2010-09-20 09:06:5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云计算在IT产业中被广泛关注和一致看好,但政府采购市场却鲜有应用案例。《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采购人和集采机构负责人普遍表示对云计算并不了解。采购人和集采机构负责人对云计算缺乏认知使得云计算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有了不小的难度。对于这种现状,不少IT企业呼吁有关部门应该鼓励云计算进入政府采购市场。

  市场对云计算不了解

  云计算在IT产业中可以说是个大众话题,业内人士已经对云计算非常熟悉,但在政府采购市场中,云计算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鲜事物。《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随机对15位采购人和集采机构负责人采访后发现,云计算在政府采购市场中不仅不是热门话题,甚至还未被广泛认知。

  《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位被访者表示“了解”云计算,占被访人数的20%。一位表示比较了解云计算的某部委信息中心负责人说:“云计算中包含很多技术,这些技术并不难理解。但由于平时接触到的云计算资料太笼统和片面,再加上单从技术很难推断应用效果,我们也很难判断云计算能实现的价值。”

  80%的被采访者表示对云计算“了解程度一般”或“不了解”,这一数据与云计算在IT产业圈中被认知的程度形成了鲜明对比。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秦志龙坦言,虽然对“云计算”这个名词也有所耳闻,也知道云计算是热门话题,但对云计算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实现”都完全不了解。秦志龙同时表示,自己对虚拟化这个实现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也并不十分了解。

  集采机构对云计算了解不多绝非个例,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主任助理王九洲。王九洲认为,在采购人需求不旺盛的情况下,集采机构工作人员了解各种IT专业技术的难度大、意义小。

  也有采购人私下表示,云计算的应用案例太少,导致所谓的应用效果都停留在纸面上,但实际使用效果才是自己最关心的。

  缺乏认知导致未受青睐

  企业力推云计算,采购人和集采机构却对云计算不太了解,各方对云计算的态度冷热不一直接影响着采购结果。

  采购人和集采机构工作人员不了解云计算,采购人很难提出云计算的需求,集采机构也很难对“云计算”进行采购。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海军说:“采购人想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但不会选择甚至不愿尝试不了解的产品或技术,因为那意味着难以预知的风险。大多数采购人更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产品或技术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采购人因为不了解而不选择云计算,云计算自然难以在政府市场快速打开局面。

  IT企业负责人的观点也印证了采购人对云计算缺乏认知所以不愿选择云计算的论断。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说:“市场对云计算的认知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即便采购往往也会浪费大量资源,云计算与应用特点相吻合更无从谈起。正是由于基本认知的混乱,导致了云计算盲目上马和难以落地并存。”IBM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云计算是IT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用户的信息化水平。但由于政府用户对云计算了解少,或是对应用新技术、新方案有一些顾虑,因此不愿选择云计算,而让用户了解云计算克服缺乏认知的问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也有厂商认为对云计算缺乏了解只是云计算未能全面推广的原因之一。Novell公司东亚区技术总监李岩说:“云计算的应用案例少,除了因为用户缺乏认知,还与用户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有关。关于云计算的争议有很多,导致很多用户都在观望,要看到实际应用效果好才肯下决心使用。”

  厂商看好政府市场

  虽然云计算在国内政府采购应用并不广泛,而且采购人对云计算还有不少顾虑,但这并不影响厂商对云计算的信心。

  微软OEM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翔认为,从IT发展角度看,云计算是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目前在欧洲和北美洲都有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使用云计算。虽然云计算在中国还没大面积应用,但云计算应该会逐步发展为市场的主流。

  作为国内IT企业中的佼佼者,浪潮集团也十分看好云计算市场。王恩东说:“虽然云计算目前在中国还不普及,但云计算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行业用户的应用特点特别适合云计算。可以说,行业云是公有云中最具潜力和战略意义的市场,也是中国云计算未来的主导力量。”

  在东北地区开展业务的沈阳马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海涛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云计算对政府用户意义重大,能帮助政府用户解决很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他认为,政府用户应该积极看待并尝试云计算,才能获得云计算带来的独特价值。同时他呼吁,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和鼓励云计算进入政府市场,帮助采购人有效提高政务信息化水平。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