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IT采购不可“人云亦云” 普及尚存困惑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马磊 特约记者 朱毅  发布于:2008-08-14 10:10:5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云计算近期成为继SOA之后又一个IT行业的热点话题,自Sun提出了这道菜的制作思路和方向后,10年前软件公司甲骨文为抗衡微软和英特尔主导的个人电脑,推出了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其提供的基于云计算的简单存储、简单排列、弹性计算等网络服务,为尝试进入云计算的商业运作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但受到当时网络技术的限制难以推广。


云计算概念吸引了众多IT厂商的关注。

   如今互联网的带宽已经能够支持大量数据传输,在这种情况下,IBM、微软、惠普等IT巨头循香而动,争相开店揽客,推出各种云计算服务产品,就连戴尔也开始抢这个风头,日前,有报道称戴尔在美国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已经进入核准阶段。
  
  诱人之“云”
  
  “云计算”涵盖很多方面,包括软件和服务等诸多类别。Salesforce.com早在十年前就采用类似的技术来分发软件。如今,这项技术又发展出了“硬件即服务(hardware as a service)”这样的新领域,它可以让使用者通过服务器来获得存储空间和服务器的资源。总而言之,所有的云计算服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利用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来运行,并最终通过因特网将服务提供给用户。
  
  在“云计算”时代,“云”会替我们做存储和计算的工作。“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的好处还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Google就有好几个这样的“云”,其他IT巨头,如微软、雅虎、亚马逊也有或正在建设这样的“云”。
  
  形象的说,就是把你的计算机当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给互联网,我们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不需关心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在任何地点用任何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快速地计算和找到这些资料。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资料丢失。
  
  这是一副多么美妙的画面啊,政府如果使用云计算,就能与价格昂贵的服务器与设计复杂的数据中心一起说拜拜了,一个电子政务项目从上马到应用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因此节约大量的财政经费,并且减少三成以上的能耗。
  
  不可人云亦云
  
  尽管使用云计算服务的好处听起来如此诱人,但更多人却抱以观望的态度。尤其是政府行业,记者采访了数位有多年政府采购经验的采购官员,大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不靠谱“。
  
  政府采购专家,河北省外债管理中心副主任韩孟玉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表示,云计算意味着数据被转移到用户主权掌控范围外的机器上,也就是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手中。那么,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如何能相信服务商不会将数据泄露呢?
  
  事实上,这样的担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政府为了信息安全,很多核心项目都只在内网运行,怎么能够把数据放到别人的数据中心呢?何况目前主推云计算的绝大部分还是外国公司。
  
  关于安全的疑问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在2007年初,Google发布Google Apps服务(一种免费提供的简化office软件包,数据在互联网上存储与处理),就有许多分析者提出质疑:我们怎么能确定数据在Google那里是安全的?
  
  普及尚存困惑
  
  服务商解释说,对云计算过程里的数据安全问题“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数据在集群上被分解为散乱的状态,想要破译与还原数据“难度非常高”。
  
  作为云计算的主要推动者,发布Blue Cloud计划的IBM公司还表示,在2008年,会制定更多的相关流程与标准来保障客户的数据安全。
  
  但是这个解释不足以打消大家的疑虑,因为数据不在自己手里,就难免泄密,“难度非常高”不代表“不可能”。
  
  而且,即使不会泄密,也存在一些别的危险,如果企业的云计算中心经营不善倒闭了,政府的数据和业务怎么办?
  
  同时,云计算又缺乏统一标准,存在一家“云”中的数据,如何搬家到另一品牌的“云”中呢?
  
  这一连串的问号,给云计算的应用罩上一层阴影,云计算的普及,恐怕要等这些问号都被清除之后了。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