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曲国胜:应急信息系统是救援的灵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记者 郑 燃  发布于:2010-09-27 11:02:5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地震、洪灾、泥石流,近年来这些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与之相对应的应急救援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应急信息系统以灾害信息管理为基础。信息管理支撑着应急管理,救灾系统能否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关键要看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有效运转。
 
  曲国胜作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总工程师,是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成员,也是我国城市地震灾害防御和地震应急救援的推动者之一。 为了解目前应急救援的状况以及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政府采购信息报》对曲国胜进行了专访。
 
  据介绍,最近几年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缺陷也同时存在,还有很多工作亟待改进。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它对以后应急救援在突发自然灾害前的表现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应急事件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密切协作,应急管理系统要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功能,推动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为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做出贡献。
 
  先进技术提升救援效果
 
  “任何一次强震灾情判定、任何一次巨灾应急响应与救援行动都离不开有效快捷的灾情信息获取、传输、整合处理与共享,信息已成为灾害应急救援有效决策、资源调配、协调指挥的关键与灵魂。”曲国胜表示。
 
  曲国胜说,一般灾难发生后,通讯基础设施被破坏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比如通信系统的基站、光缆等通讯设施。由于通讯设施被破坏,灾区都会形成若干个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恰恰就是重灾区,要通过各种途径快速准确地了解灾区的相关信息,才能为及时有效的救援提供支持。
 
  在中国地震局里,曲国胜是比较早地推动GIS应用的人之一。 曲国胜介绍:“就GIS而言,在地震搜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我们使用的很多模型都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之上的。以我们正在完成的城市震害预测项目为例,其中包括近100个小模型,主要涉及到建筑物的类型、人口密度等一些参数和指标。另外,在2个重要的全球地震带上,我们近年来也在一些关键区域建设活动断层或可能的发震构造数据库,用以判断大致的断裂方向、主破裂的方向等。”
 
  依据先进的GIS系统,能把震中位置快速投到地图上,从而确认出震中位置;而根据地震参数如震级、震源深度和可能的发震构造以及人口密度及其分布等信息,可以预估地震影响的地域范围、影响的人口范围以及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为整个救援行动提供初期的救援决策依据。
 
  曲国胜同时透露,中国地震局拟构建强震灾情速报网,预计5年内将初步完成强震灾情速报网的建设。届时,这一信息系统将会为灾后救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科学救援的发展方向
 
  对于未来科学救援,曲国胜认为将往几个方向发展。
 
  第一是通过大量的培训和演练,来提高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各级政府组建的救援队的专业救援技术,提高熟练运用科学救援方法的程度。
 
  第二是实现与国际救援技术和标准的接轨,如在某一废墟的救援结束后,根据INSARAG指南,需对被施救人员地点、数量、时间等进行标记,以便其他后续救援队及时了解该废墟的救援情况,目前除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已系统进行过此类培训外,很多救援队还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所以要系统培训搜救技术和方法。
 
  第三是对一些新的高科技搜索设备的应用,包括搜索机器人和手机定位。特别是通过手机定位来快速锁定搜救目标。我们未来最主要的方向将是通过大量的废墟信息采集来丰富我们目前救援培训中废墟的类型和数量,并借助高科技的手段来实现三维数字化的虚拟域和场景模拟的构建,为实际救援工作提供服务。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