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以“用户”眼光为兼容耗材正名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郑燃  发布于:2009-05-12 09:18:5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我不赞成通用耗材这个说法。现在国内市场上,不同品牌之间的耗材无法通用,同一品牌不同型号之间的耗材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叫‘通用’呢。这样的状况给用户造成很大的不便,资金浪费也十分严重,同时也是不环保的,必须要改变。” 在对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打印显象应用分会秘书长郭淳学的专访中,郭淳学一开场就指出了“通用耗材不通用”的现状。

 
“我们强调的是合格的、适用的、优质是兼容耗材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采购师带动兼容耗材销售的好方式,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兼容耗材面临多重难关
  
  在政府采购市场,耗材只是一个“小产品”,却是一个“大用户”,其中蕴藏的商机不言而喻。来自行业不完全统计,政府办公每年耗材的采购成本是几十亿。面对这样一个大市场,国产兼容耗材却没有一席之地。作为打印显象领域的专家,郭淳学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郭淳学分析,现在,摆在兼容耗材厂商的有多重难关。
  
  一是专利问题。原装耗材厂商往往一个墨盒包含几百项专利,而国内耗材厂商很难绕过这些专利进行产品开发。
  
  二是假货横行。据统计,国内耗材市场上销售的假冒耗材高达40%~50%,假货严重扰乱了国内耗材市场的正常发展。这种状况不仅损害了原装耗材厂商的利益,也会对用户产生影响,引发对兼容耗材的不信任和不愿意购买兼容耗材。
  
  三是质量标准缺失。原装耗材厂商和兼容耗材厂商在质量标准上还有较大分歧,打印机技术也掌握在国外的大企业手中,因此标准出台遇到一些障碍。没有标准,整个产业难以规范。
  
  同时,打印机厂商的型号更新换代非常迅速,而兼容耗材厂商要生产出与打印机新品匹配的耗材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投入市场方面会有一个时间差,这就无形中降低了兼容耗材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兼容耗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制约下,兼容耗材厂商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
  
  “用户对产品的认识需要一定时间的使用才能产生或转变,而专利和知识产权带来的问题涉及到整个产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因此,对于兼容耗材厂商来说,目前,主要能做的就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能力,加强竞争力和供货能力。”郭淳学指出。
  
  单纯从产品质量上来讲,国内兼容耗材企业的技术已有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质量可与原装产品媲美,因此,进入政府采购的时间和条件也已经成熟。“目前国内这些兼容耗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只是‘产品’,不是‘商品’。商品应该在各地市场上都能很容易地买到和有合格的技术服务。但国内兼容耗材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因此,兼容耗材厂商还应该在提高供货能力上下功夫,同时加强售后服务和回收系统的建设。而且,有些技术明明已经很成熟的兼容耗材厂商,却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而降低产品质量,这种做法是短视的,最终影响的是自身的发展。”郭淳学给兼容耗材厂商提出了建议。
  
  进入政采需有标准指导
  
  对于金融耗材进政采市场,郭淳学说:“泛泛地谈兼容耗材应该进入政府采购市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我们强调的是合格的、适用的、优质的兼容耗材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政府采购是带动兼容耗材销售的好的方式,但这会是一个过程,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要让兼容耗材进入政府采购市场,首先要有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或指标,以及有效的监督和检测机制。政府采购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行为,必须要规范。现在的耗材行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推广使用兼容耗材,对用户是不负责任的。企业有大有小,而且不见得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就是不好的。很多用户对耗材的好坏没有识别能力,对用户负责,首先要选择质量好产品。没有质量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就先推用户采购参考指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选购能满足使用需求的产品。
  
  从2006年开始中国打印用户服务诚信联盟组织诚信纵深行活动,进行用户调查,根据用户需求开始邀请国内外打印机和耗材生产厂商与用户代表一同进行“中国打印用户采购参考指标”的起草工作,并将“中国打印用户采购参考指标”作为成员单位的打印机和耗材产品的产品质量检测指标。
  
  为使以“中国打印用户采购参考指标”测试的达标产品达到同类产品中的优质产品,“中国打印用户采购参考指标”首先依据国家标准,其测试参数按比国家标准高10%-20%原则制定;没国家标准的产品,其测试参数参考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的原则制定。
  
  以“中国打印用户采购参考指标”进行的产品测试,是由中国打印用户服务诚信联盟优先委托专业测试机构进行测试;中国打印用户服务诚信联盟将通过网站和媒体向社会公布所有达标的产品;并向通过测试的产品发放“中国打印用户采购参考指标达标产品”防伪标识,由申请测试企业按一件一标原则贴在通过测试的该类产品上。
  
  “促进整个耗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不可能马上做到,但是这是一个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诚信的经营理念,有了指标、有了标准,并严格参照执行才能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持续不断地向用户提供满意产品。”郭淳学表示。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IT频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