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电子政务如何降低IT投资风险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郑燃  发布于:2007-12-05 14:51:1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11月24日,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暨北大CIO班电子政务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与会专家总结了电子政务的最佳实践与方法,探讨了电子政务的总体架构,以及如何降低政府IT投资的风险。

从管理向服务转变

  信息化实践的发展,对电子政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建设转为更加关注应用和维护。
 
  明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信息公开是政府的义务。曾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告之”的观念被彻底改变,届时政府门户网站将更好地发挥其信息发布的功能。
 
  然而仅仅是公开、告知,还远不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为构建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系统指明了方向。

  2003年,天津市建成全市统一的网上办公大厅提高了公众享受政府服务的水平。

  2005年,温州市政府将497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之后开通了网上审批业务。

  2007年,郑州市在网上开通了278项行政审批项目。高效、便捷的审批程序被当地群众称为“温州速度”和“郑州效率”。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于管理职能的政府形态而言的,它更体现在以市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如实时的在线咨询服务、便捷的网上办事渠道、透明的在线提意见和投诉等功能。

随需应变的政务

  10月30日,北京奥运会门票面向境内公众第二阶段预售正式启动。上午9时至10时,官方票务网站的浏览量达到了800万次,票务呼叫中心热线从9时至10时的呼入量超过了380万人次。由于瞬间访问数量过大,技术系统应对不畅,造成很多申购者无法及时提交申请,系统陷入瘫痪。
 
  这一事件,暴露了我国电子政务一个明显的缺点:应对突发事件的灾难恢复能力明显不足,安全保障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的应急指挥系统开发大都基于特定的某种或多种灾害类型,这种“面向过去”和“面向已知”的应急指挥系统,是很难具有“智能”的。一旦出现“边缘性”、“综合性”,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应急事件,系统就难以应付。应急指挥系统的意义,就是要为决策人员提供一个便利的、交互式的操作平台,来迅速、动态地识别事件“类型”,并构建针对特定应急事件的信息处理和调度系统。

  国家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宁家俊指出,政治原因、恐怖威胁和自然灾害的现实威胁要求电子政务有完备有效的容灾机制。推进国家和各级政务部门统一应急系统的建设,要求IT系统能够有效支持大量、并发的处理,充分扩展并始终提供满意的响应时间和服务水平,最终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平台和专业应急系统。

走自主创新之路

  2006年的“联想安全门”事件,让我们感受到美国政府采购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保护。然而在我国,保证系统安全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产设备的配备率难尽人意。是否因为国产设备达不到使用要求呢?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1996年,中联部在研发内网电子政务系统时,部领导就明确提出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实现系列软件自主创新。经过长达十年的积累,中联部实现了党政机关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理性认识、保密模型、技术模型、业务模型与管理机制”,形成了事实上的、由中央机关强制控制并共同享有新系列软件知识产权的、高度集权与集中研发全系列国产化的民族软件建设联合体。
 
  中联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任锦华告诉我们,电子政务领域的自主创新并不那么高不可攀、难以实现。软件创新是指将信息技术、业务需求、安全保密需求相结合的行为,衡量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在工作实践是否被接受。只有在全面解决安全保密技术支撑以后,才能考虑正确应用何种软件技术去实现,进而产生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模型,信息化才会成功。

相关链接:

  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政府采购

  电子政务与政府采购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电子政务所需软硬件的采购,二是借助电子政务手段开展政府采购。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少花钱、多办事”,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有必要掌握一套方法论,需要有参谋机构,提供中立的第三方软件评测、选型等服务,为政府采购主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据悉,2007年政府软件采购额将超过80亿元,未来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入比例将会逐步提高,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应当遵循 “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适可而止、逐步到位”的原则,才能采购到价廉物美的IT 产品和服务。
 



专家观点:

  试点示范是途径

  应用系统建设将成为近期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试点示范工程是电子政务推进的主要途径,标准化是今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目前,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

  政务信息公开化与安全性的矛盾和统一,要求IT系统从被动的安全防范(隔离)转向积极有效的保护与控制。内网与外网简单的物理隔离技术需要突破。要实现从外到内多种层次的安全保护机制,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政府职能效益化要求IT系统帮助政府降低行政成本,对IT系统不仅要考核初始建设投入,还将考核每笔交易成本、运维成本和环境成本,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政府要优先考虑的内容之一。(宁家俊  国家信息中心总工程师 )

  建设可扩展电子政务

  建设具有可扩展性的电子政务系统应从构建跨部门业务线突破。跨部门业务线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多部门合作的领域和重点事项。跨部门业务线的优势在于不受部门间机构调整的影响;容易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建设思路。

  建设跨部门业务线,应抓好四个环节:一是统一规划,梳理出政府跨部门的重点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的业务线;二是各个部门单一的应用与服务项目,要在统一的平台上对接,内部要优化流程,减少环节;三是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要求,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四是以政务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为契机,加快统一门户网站建设的步伐,适应扩大公民多层次、多方面参与的诉求。(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

  优化IT管理体制

  最好的避免IT规划与IT项目实施的脱节方法,是让IT规划人员参与或跟踪IT项目的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由IT规划人员与项目经理一起来把握项目的目标范围,项目实施方案,一起确定里程碑关键节点与关键交付等,如:有些企业,由IT规划人员,充当IT项目实施的监理或辅导员。

  对于主要由外部咨询机构帮助完成IT规划的企业事单位,最好在IT规划完成后,继续聘请咨询机构的顾问,目前多数请外部顾问完全IT规划的企事业单位,都采用这种方式。 

  IT规划人员或外部IT规划咨询顾问在监理或辅导IT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验证自己当初规划方法的合理性,同时,根据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对IT规划进行适当的修订。(王仰富  CIO时代架构规划总监) 

  准确定位电子政务

  信息孤岛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各种系统难以兼容,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相互封闭、互不相通的现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内很多电子政务工程方案都非常宏大,功能、效益设计得非常大,非常全,可是实际实施效果却难尽人意,往往会出现巨大的电子政务投资和与之不相适应的、相对比较薄弱的电子政务应用之间的矛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在于我们对电子政务项目缺少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位。

  电子政务需要的是求真务实地推进。将电子政务目标定位低一点,项目选择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待有了能力后再扩展也不迟;相反,如果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那将会是非常危险。(任锦华  中联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