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由“硬”到“软”的衍进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韩雄飞  发布于:2003-06-23 17:03:1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1993年,原邮电部开始组织建设中国会议电视骨干网,视讯应用在我国拉开了序幕。2001年,美国“9.11事件”震惊世界。当年年底,国务院发布通知,提倡发展电子政务,精简会议,视频会议开始抬头。

  在政府应用越来越普遍、范围越来越广的同时,金融、烟草、电力等行业的视讯应用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视讯业务似乎在我国迎来了一个升温与发展期。于是,宝利通、泰德、VTEL等国际市场上居于领先地位的视讯厂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厂商中兴通讯、华为等公司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犹抱琵琶半遮面

  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前景、极具潜力的市场始终未能带来中国视讯市场的蓬勃发展,视讯业务对于广阔的中国市场来说,一直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找到足够强劲的发展动力,新技术并未催生购买热潮。

  谁都不能否认,视频会议技术蕴含着极大势能,能够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目前大多数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完全可以满足视频会议系统的需求。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视频会议技术的市场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形成真正的热潮,直到SARS疫情的爆发,才渐露端倪?

  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其一,技术实现过于复杂,设备过于专业,技术之间的融合和连接不够平滑,部分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从而造成了会议系统应用普及的瓶颈;

  其二,系统价格昂贵,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非不得已不会为之。

  目前,网络视频会议分为硬件解决方案和软件解决方案,而前期的视频会议技术则以硬件解决方案为主。硬件解决方案需要采用专用的终端硬件设备和MCU(多点控制单元),并铺设DDN专线,虽然能提供强大的音/视频功能,但价格十分昂贵,中小单位无法负担其过高的费用。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增强、价格降低,网络条件不断改善,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网络视频会议开始由硬件解决方案向软件解决方案转化。

  我国的视频通信市场其实有很大的规模,并且在技术和标准上都已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但视频会议之所以没有推广开来是与其昂贵的设备价格的关系分不开的。尽管现在视频业务得到了大力推广,而价格依然是制约视频业务推广的重要因素。

  硬件解决方案的设备成本较高,使远程视频会议一直裹足不前。此外,硬件解决方案不够灵活,参加会议的人必须齐集一堂,所以除了电信部门和部分行业用户外,在其他行业应用很少。

  据调查表明,现在硬件视频通讯设备市场几近饱和,甚至在通信市场稳做头把交椅的厂商也不得不面对连续4个季度零增长的现实。据悉,具有代表性的以硬件为主的视频设备客户端的价格是4万美金,最小接入用户的server端为10万美金,终端价格居高不下,主要用户就只能集中在政府、机关、军队等高端用户,视频通信设备的普及程度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就不可能降下来,用户的相应花费也将十分巨大,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视频系统“软化”风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解决方案越来越成熟。因此有业界专家指出,随着网络基础设施越变越好,物美价廉的软件视频会议产品一定会是今后发展趋势。

  非PC架构的硬件系统会向着更专业、更清晰、更流畅的高端会议室级的质量发展,速率达到30帧/秒,主要用于政府重要会议或现场指挥等关键应用;而软件代表的PC架构系统则向普及方向发展,价格会非常便宜。这样,即使只能提供10帧/秒的视频速率,也有相应的庞大用户市场。 

  基于这种理念,许多厂商纷纷转向开发视讯软件产品,视讯厂商FVC即通过与上海电信、广东电信和中国联通以及其他行业的合作,带动了一场视频系统的“软化”风,将其产品定位在于“建立一个构建在互联网络上的基于web的视频会议系统”,以纯软件的产品扩展了网络会议的深度和广度。

  对用户来说,这种软件平台有助于用户对基于IP的通信技术有深刻了解,从而获得更佳的用户体验、更简易的企业推广应用和潜在之更大的投资收益。

  国内厂商联想集团、清华同方也纷纷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潮流,推出了视频会议软件解决方案,它们基于MPEG-4标准的多媒体压缩技术,符合国际通行的H.320和H.323协议定义的各项标准,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不断升级,适应从56kbps到宽带的网络环境,而价格却只占硬件解决方案的1/5~1/10。

  以软件应用为主导的视频解决方案时代已经来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