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CMM认证以国际化催熟产业化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4-05-11 15:22: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本报讯 (记者 赵明) 经过14个月的艰苦努力,上海博科资讯公司4月末顺利通过了了美国SEI的CMM3评估和认证,成为华东地区第一家通过CMM3的管理软件公司。CMM认证通常被称为软件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目前国内通过CMM3评估认证的软件企业还不到总数的2%,还有相当数量的软件企业仍处于观望、等待和一无所知的状态。
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创立的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对全球的软件产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据统计,截至2003年9月,我国1500家软件企业中,只有近104家软件企业通过CMM认证,其中通过3级仅26家。
CMM的模型从1到5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软件开发能力将一个软件企业划分成不同的成熟度。一般来说,通过CMM认证的级别越高,其越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就越强。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软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专家们普遍认为,CMM的意义不仅在于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它更有助于企业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正在经历着由手工作坊式的小生产到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软件企业规模偏小,开发能力不足,质量和效率观念不强,资金缺乏,人才流失严重,这些都对整个软件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将极大地影响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中国部分软件企业率先获得国际软件“通行证”,不仅对我国管理软件市场的成熟和发展,以及软件企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需要认识到的是,企业通过CMM不能只为满足其他公司的要求,而是应该通过认证让企业走向国际走向成熟,从而更好地发展。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而通过CMM,那就本末倒置了,而且反而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有害。通过CMM评估认证不是目标,更不是目的,它是企业自身能力不断完善和提升的手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