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有人付出生命,有人摸爬滚打,有人为了远方而坚持

钱、政策、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身上的三座“大山”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潘少颖 汪建君  发布于:2016-10-18 09:27:27  来源:IT时报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创业,这真是一条难走的路,旁人看到的是高融资、高估值,但谁又知道在这背后,它剥夺了太多原本应该属于生活的美好时刻
 
  创业,又是一条让人兴奋的路,那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路,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
 
  “他很拼,很焦虑,经常和朋友念叨着戒烟??”这是一位媒体人对10月5日晚上去世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一句描述,张锐倒在了移动医疗创业的道路上,但还有很多个张锐继续在行走。
 
  或许张锐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的离开,也映射出移动医疗和其它创业领域一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困惑。
 
钱、政策、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身上的三座“大山”
钱、政策、商业模式 移动医疗身上的三座“大山”
 
  ■  创业者说

  政策门槛高:在线诊疗必须有牌照
 
  “2003年,我第一次把材料递交到某省卫生厅,等了两个星期也没有答复,也不敢打电话催。过了大约两三个月,厅里的人找到我,说看了材料,一是感觉‘你的想法很前卫’,二是‘有知识的人不上网’。言外之意,就是拒绝我了。”回想起初创丁香园时的场景,创始人李天天依然记忆犹新,丁香园网站的雏形早在2000年李天天读研期间就建立了,当时只是一个论坛,李天天把自己认为值得和大家探讨的内容放到论坛里做交流,关注人数越来越多,于是,李天天决定转型。
 
  因为网站涉及医疗行业,必须卫生厅药监局审批后才能上线,而这一审批的过程足足有一年。第二年,李天天再次提交材料,这时,互联网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厅里的人不再认为“有知识的人不上网了”,才终于拿到了某省卫生厅的批文。
 
  李天天的例子是互联网医疗早期争取政策扶持的雏形。医疗领域是个特殊的领域,政策对这块领域也始终带着约束力。2015年8月2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规定了“远程医疗”的定义: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它医疗机构,运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并明确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在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看来,政策规定的“远程医疗”的情况有:一种是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会诊,两家都是医疗机构;二是一个医院对一个患者,医疗机构对患者发生的互联网诊疗行为。如果不是医院而只是互联网公司,则只能做咨询,不能做诊疗。
 
  对于当下移动医疗的创业企业来说,这个规定的内在含义是,想要做线上诊疗就必须拿到医疗机构的牌照,变成一家医疗机构。为了能够开展诊疗业务,2016年4月,好大夫在线获得了互联网医院运营牌照。
 
  王航表示,实际上,政策壁垒始终是移动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为了化解这个难题,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企业都选择在线下和医院合作。今年8月,平安好医生和重庆三甲医院西南医院签署协议,成立西南平安互联网医院,日后,患者在诊前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与在线医生直接交流病情,实现在线诊断、在线挂号、转诊等诊疗服务;诊中,患者可以在线查看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订单会自动发送到线下合作药店或医院药房,完成在线支付后,药品将通过物流配送到患者手中;诊后,患者可在线查看转诊过程中结算信息、费用清单等凭证和通知,完成出院自助结算等。据平安好医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平安好医生今年5月融资的5亿美元将大笔花在建设互联网医院方面,而和线下医院合作,才能在牌照、资质等方面符合政策。
 
  除此之外,医疗支付制度也是影响医疗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移动医疗并没有政策上的偏向与规定,比如社保报销、医疗保险、出现医疗事故怎么办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限制整体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大瓶颈,而且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融资难:VC只关心“菜好不好吃”
 
  2012年9月29日,春雨医生完成B轮融资,后来披露的数额是800万美元。张锐那天晚上8点18分发了一条微博:“春雨移动健康的B轮融资今天close,感谢我的两轮投资人,我会对你们的信任和兄弟们的未来负责。做了一年多,我可以说:mhealth(移动医疗),是一件我可以也值得死在上面的事业。”
 
  那个时候,肯定不会有人真的以为四十岁出头的张锐会因此而逝。对于张锐的这次意外,有分析说,张锐是因为春雨医生上市,投资人给了太大的压力。
 
  在任何创业领域,“钱”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实际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丁香园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有时候甚至捉襟见肘。丁香人才网(丁香园旗下专业生物医药求职招聘平台)的年营收不过几百万元,丁香通(丁香园旗下专业的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的收入规模也不大,有几年时间,丁香园一直靠这两个业务维持运转。
 
  李天天也曾经四处找融资,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某VC吃饭,李天天向对方介绍丁香园的商业模式,对方只点评说,“这个菜不错,那个菜也挺好吃”。“我知道他在听,但他并没有跟我对话的兴趣。”李天天回忆,直到2010年,丁香园才完成首轮200万美元的融资。
 
  2015年,是移动医疗频受资本青睐的“好日子”,春雨医生的C轮融资额为5000万美元,丁香园也获得腾讯的7000万美元投资,杏树林、贴心医生、紫色医疗等企业也公布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消息。
 
  但到了今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开始大幅降温。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天使投资和 VC 对移动医疗投资额下降了1/3。在易观国际医疗研究总监姜昕蔚看来,今年的资本态度不仅仅是针对移动医疗,实际上是对去年疯狂和盲目资本投资的修正。
 
  但在执着的创业者看来,融资难并非是个不可逾越的“寒冬”,“现在说资本寒冬也未必,投资人还是看好移动医疗的远景,也会看创业企业的费用控制,如果愿景很好,费用控制又合适,烧钱并没有那么快,投资人觉得能够坚持到盈利的那一天,就会信任你。”王航告诉记者。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好大夫在线开始裁员,对此,王航表示,好大夫在线减少了在线咨询的员工,增加了为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员工,但运营成本并不增加。
 
  李天天也同样表示,烧钱是一种表象,关键看目的,“如果烧钱只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获得所谓的‘高流量’,未来的忠诚度和活跃度也会受到质疑,创业企业不能简单地把投资人的目标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
 
  盈利焦虑:有模式有用户却难盈利
 
  不管怎么说,投资者最终考虑的仍是受益,故事固然美好,最终决定移动医疗项目成败的仍是盈利模式。
 
  在有的投资人眼里,真正盈利的移动医疗企业并不多,所谓的盈利模式更像是在画饼。
 
  春雨医生今年以来动作颇多,先是透露将在线问诊拆分上市,随后开放问诊平台,建立互联网云医院。不过,去年宣布的重大战略——线下诊所布局开始收缩。
 
  如果说移动医疗行业刚起步时,是1.0时代,在王航看来,1.0时代整个行业都在亏,在烧钱。“因为在线上做咨询、建议,这些不能为病人解决根本问题,建议再好,答案回复得再棒,对于患者来说只是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病情,但无法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支付十几块的咨询费用算很多了。”
 
  1.0时代,像非诊疗业务、咨询类业务、轻问诊业务,这些商业化规模都非常小,不足以支撑平台的运营支出,简单说就是1.0时代没有商业模式。如今进入2.0时代,以在线诊疗为主,并且进入线下。
 
  今年7月,丁香园推出付费问诊“来问医生”,随后与腾讯联合发布糖大夫二代血糖仪,并透露将推出更深入的个性化付费诊疗服务。“我们在经营线下诊所中找到了另一个可发展的市场,今年和明年丁香园诊所都会有扩张计划。”李天天告诉《IT时报》记者。
 
  有平安背书的平安好医生则在探索O2O的盈利模式,今年7月1日,平安好医生在广州上线了“健康到家”项目,推出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并推出体检套餐等,和线下体检中心合作,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购买体检套餐,再到合作的体检中心体检,这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未来将形成闭环。
 
  好大夫在线并没有发力线下,王航表示好大夫在线的线上重点是“复诊”,可以和传统医院形成互补。复诊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年约有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其中将近60%是复诊;而医学界分析认为2/3以上的复诊可以通过在线完成,互联网医院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无论是哪种模式,在创业者眼里,生态闭环是形成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键。但是为什么一些有海量用户的移动医疗企业,动辄就几千万注册用户,但还是很难实现流量变现呢?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一是没有抓住医疗资源的核心,中国医疗资源的核心仍然是好医院、好医生,移动医疗企业和医院的合作也是看好医院有资源的优势;二是大多数移动医疗并没有抓住用户的刚需,解决真正的痛点。所以他们无法产生黏性,就像其它互联网行业一样,有补贴的时候,可能就有流量,当取消补贴的时候流量就消失了。
 
  地心引力创始人、董事长詹正凯向记者表示,移动医疗是医疗行业的前景方向,但确实太难了,资源都掌握在医院手中。而且移动医疗盈利缓慢,对于创业者来说压力很大。
 
  ■  投资者说

  讲故事便能拿到钱的时代已过去
 
  讲故事?看收入?拼模式?移动医疗项目的融资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对很多投资人来说,看一百个项目投一个标的,已经成为常态。
 
  像2015年上半年那样,有一本好看的项目计划书,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团队就能融到资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对于移动医疗,投资者虽然放慢了脚步,但也依然关注。在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看来,从短期来看,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确实是个挑战。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移动医疗有保险、用户和药厂三个支付方,目前商业保险制度并不健全,而用户也并不习惯向移动医疗付费,药厂则要看到他们的药有销路,这些都需要过程;二是移动医疗的产业链很长,包括医院、医生、药厂、保险等,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要等到赚钱的时间也很长,或许市场好的时候投资人有耐心,但不好的时候投资人也会失去耐心;第三,移动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取移动用户的成本比本来高了很多,对于平台来说,移动医疗的创业企业一定要有平台影响力和用户积累,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尽管如此,陈维广依然看好移动医疗的未来。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表示,现在的移动医疗行业还是比较浮躁,创业者只想着眼前怎么把量做上去、让公司活下去,给投资人信心,所以一般只看新增和总量,对于留存和活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运营方面,因为医生是诊疗环节的核心,平台会给医生激励,让医生拉用户等,这些到最后反倒成了移动医疗的核心业务,漠视了用户的感受,忽视了用户的最终目标——治好病。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