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采购额下降应引起充分重视
国采中心IT采购数据绝对令人兴奋。IT采购在2010年实现了规模扩大、次数增加的良好成绩,协议供货的“精品店”策略也初见成效,IT协议供货调高门槛后让采购人“买着放心、用着舒心”。但采购规模前20名的主流产品中,软件产品的采购规模下降的现实情况,亟须引起各方的关注。
在国采中心统计数据中,协议供货采购金额呈下降趋势的IT产品共有6类,其中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4类属于软件产品。乍一看,软件在采购规模下降的产品中占2/3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从全局看这4类软件产品则会得出另一个的结果。在全部20类主流产品中,一共只有4类软件产品,换句话说,所有主流软件产品在IT协议供货中的采购规模都在下降。销量下降的IT硬件只占主流产品硬件总数的12.5%。
“重硬轻软”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特点。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每年都将大量IT投资用于购买硬件,用于购买软件的费用却非常少。过去两年,在政务信息化加强软件采购的呼吁中,软件在政府采购中的规模有所增长,但从2010年协议供货统计数据来看,人们对软件刚刚提起的重视似乎又开始下滑。
在采购金额降低的4类主要软件产品中,基础软件的尴尬处境让人感到格外惊讶。除网络管理软件外,另外3类软件均是基础软件,而且基础软件也只有这三个分类。近两年,基础软件作为核高基项目中的“基”被国家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要将其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从研发到市场的各个环节给予支持。这说明基础软件对国家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国家对基础软件也有迫切需求。但在国家高度关注中,基础软件在政府采购市场采购规模缩小无疑又表明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基础软件的重要性。
基础软件,顾名思义就是在应用中起到基础作用的软件产品,没有基础软件,IT系统就难以有效运转。在政务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基础软件采购规模缩小令人难以理解,也很难想象离开基础软件的硬件设备能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有一点可以肯定,基础软件的悲剧会让IT硬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放在国家软件正版化建设的背景下,软件采购额下降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软件正版化的目的之一就是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在硬件采购规模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基础软件采购规模逐渐降低显然难以达到信息化建设应有的效果。如果采购人没有购买与IT硬件相匹配的基础软件就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那么我们更要关注信息化建设中到底使用了怎样的基础软件,以及这些基础软件有着怎样的来源。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IT协议供货宜早不宜迟
下一篇:渠道建设 政采市场新挑战
-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升级服务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数据网络安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
- 工业PON等网络技术在制造型企业的示范应用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册亨县123个行政村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建设)采购采购公告
- 桐梓县教育系统光纤网络租赁服务二次招标采购公告
- 天长市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规划项目招标公告
- 重庆西恒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路口网络租赁(GGZC2020-G3-00319-CQXH)招标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人民广场办公区无线办公网络建设项目第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基础网络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省工商局)网络租赁项目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