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创新要脚踏实地
2011年国采中心IT协议供货发布了两批招标公告,在分批招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
一直以来,国采中心在IT协议供货中的持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成绩在集采市场有口皆碑。在这次创新中,最值得人们学习的不是创新精神,而是创新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路和对创新方向的掌控。
在政府采购领域,创新是一个贯彻始终的工作方针。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每一个集采人都明白,政府采购制度需要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正因如此,从全省联动、电子化采购的操作形式到落实各项政策功能的方式,政府采购领域的创新层出不穷。
政府采购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也不可否认,在各式各样的创新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评标专家进行升降级管理、大范围联动等创新思路虽好,但只有思路,缺乏操作性,很难解决专家管理环节的实际问题。也有一些地方推出了自主创新目录、自主创新标准,以此加快落实政策功能,却因为地域性限制引发了各界对政策公正性的质疑。可以说,有不少创新思路虽然目标正确,但要么脱离现实基础,要么就是不具备操作环境,很难实现创新的目标。
盲目追求创新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通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最常看到、听到的口号就是创新。谈到工作方针,“创新”必定占据着一个重要的位置。甚至存在着没有创新就不算有成绩、不大搞创新都不算成功的怪现象。
当人们把创新看成目标而不是工具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创新的目的究竟是只为创造一种不同以往的工作形式,还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正确答案显然是后者,但在工作中,不少创新活动倾向于选择前者。
在整个社会浮躁地追求创新的背景下,国采中心在招投标时间设置上的一次次创新就更值得人们学习。
在笔者看来,国采中心调整投标时间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加强采购组织工作,让供应商更快速、有序地参与投标,避免招标、投标、评标环节可能发生的混乱现象。从2009年协议供货统一时间招标、投标,到2010年分三批组织投标,再到2011年加大不同批次间的投标时间跨度,一次次创新看起来虽小,但却都是国采中心脚踏实地实现创新的证明。
创新是实现目的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为了创新而创新,或者忽视了实际问题而盲目创新,最终都无法让创新创造应有的价值。集中采购事业发展需要创新,更需要把创新和自己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创新有的放矢。
集中采购的创新关系到政府采购事业的成败,影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只有立足于解决已有问题,才能让创新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用一次次创新推动政府采购事业向前发展。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平板时代 中国企业的机遇在哪里
下一篇:从适应更新频率开始赢节能商机
-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校园网络升级服务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数据网络安全系统公开招标公告
- 工业PON等网络技术在制造型企业的示范应用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 册亨县123个行政村村级公共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建设)采购采购公告
- 桐梓县教育系统光纤网络租赁服务二次招标采购公告
- 天长市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规划项目招标公告
- 重庆西恒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路口网络租赁(GGZC2020-G3-00319-CQXH)招标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吉林省税务局人民广场办公区无线办公网络建设项目第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 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基础网络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省工商局)网络租赁项目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