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厂商要善于把握节能商机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梁钦  发布于:2005-05-09 13:54:0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政府部门的能源费用年开支达800亿元以上,IT产品占据了其中近半数的消耗量。为了起到表率作用,我国政府开始在政府采购中施行“在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节能产品”。

  有很多人把节能看作IT产品继性能、应用之外的另一重要指标,并将其作为IT产品进入市场的另一通行证。可实际上,除个别IT厂商及时跟进、配合国家、行业发展方向外,多数厂商把握产业机会上颇显滞后。

  政府带头节能

  提起节能,人们首先会想到节能灯泡、冰箱、空调等产品,而实际上,计算机、打印机等IT设备节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政府已经规定政府采购中应该优先考虑节能产品。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节约能源工作,并在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节约资源、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是世界上产值能耗较高的国家之一。

  为改善这种状况,国务院办公厅于2004年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04]30号,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大节能工作的推进力度。《通知》中强调,“各级财政要支持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将节能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节能处负责人表示,为贯彻《通知》精神,发挥政府机构节能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2月发布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以下简称《意见》)以及首批“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以下简称《采购清单》)。

  《意见》指出,政府采购中“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首批《采购清单》百余种家电及数十种IT节能产品入围。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中标认证中心)是目前惟一一家政府采购指定的节能产品认证机构。该中心节能部负责人表示,“政府带头节能势在必行”。他介绍说,统计表明,政府部门的能源消耗占社会能源总用量的5%,能源费用开支一年超过800亿元。而随着政府信息化工程的深入,用电的地方比以前更多了,能源的消耗肯定会越来越大。

  这位负责人指出,国家规定,2005年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6年扩大到中央二级预算单位和地市一级预算单位实行,2007年所有财政拨款的采购要优先考虑节能产品。目前,具体实施细节正在完善中。

  用户表示欢迎

  背负着沉重能源费用的用户,对节能产品拍手称快。

  海关总署设备采购中心主任王代光表示,节能首先应该是市场上的事情,市场有了节能产品,我们自然会选。但凡是国家有标准限制,我们就会在采购标书中表明需求,比如CCC认证、节能认证等都会在里面。

  王主任还建议,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对IT设备的需要指标是不同的,不应该一个标准“以偏概全”,应该推出更具体、更个性的节能指标,并出台不同的标准。他还指出,节能产品本身节能肯定是没错的,重要的是它的研发、生产过程也是节能的。国家应该鼓励这种厂商,而应该取缔那些生产节能产品而过程不节能的厂商。另外,节能要做到节约,如果节约下来的费用还抵不上购买成本,那样就不划算了,也失去了节能的意义。

  中央对外联络部信息办公室主任任锦华也表示,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肯定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在政府采购中,同等性价比下,优先考虑节能产品,这是完全可以拿到桌面上说的,完全符合政府采购“阳光”形象。


  企业尚缺机会把握能力

  有人把节能当作IT产品继性能、应用之后的第三大“发展机会”,已经有厂商把机会当作“商机”,开始炒作“节能”。然而,某些厂商无动于衷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担心——在节能这一机会来到时,IT厂商及整个IT产业能把握住吗?

  细心人会发现,在首批“节能清单”中,仅列出了计算机和打印机IT两类产品,在众多IT厂商中也仅有7家名列其中,尤其看不到一些国际品牌的身影。几乎所有IT厂商都对节能表示支持,而从他们各自不同的市场策略来看,厂商对节能的认知程度并不相同。

  只是,当大家都节能了,IT产品竞争的焦点又会落在哪里呢?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