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网络安全等话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热议的焦点。随着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技术的突破发展,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代表委员们从制度、技术、产业等角度提出建议提案,为构建安全可控的数字生态提供方向。
加快国家数据集建设
并分类制定标准
操作系统作为数据交换的载体,全国政协委员,麒麟软件党委书记、董事长谌志华就操作系统实现“好用易用”给出建议。
自主创新应该消除“孤岛现象”。谌志华委员建议,上下游软硬件厂商基于国产操作系统进行关键软硬件产品的原生开发,协同推动国产生态体系加速完善,缩小与国际主流生态差距。在应用场景上,国产操作系统应向开放经营系统、业务系统等领域延伸;可联合上下游产业链厂商,共同推动标杆场景和示范工程联合落地,避免“重复造轮子”。
人工智能大模型近年来飞速发展,大模型数据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向东提出,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系统提升数据安全能力。齐向东委员建议制定大模型网络数据安全的强制合规要求,定期开展安全“体检”,防范数据泄露与服务中断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则呼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内容标识管理制度出台,要求服务提供商对生成内容进行强制标识,明确标识行为界定、分类与侵权责任,遏制“人工智能换脸拟声”技术滥用乱象。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提议通过单行法立法、等方式加强“人工智能换脸拟声”违法侵权行为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于清明着眼医疗数据,建议将医院数字孪生底座建设纳入重大专项,给予政策、资金、技术、人才、安全等支持。同时组建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突破医疗数据隐私计算、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等技术瓶颈,建立数据分级授权与边缘计算防护机制。后续医院可在数字孪生底座基础平台上逐步打通医联体数据,方便区域医疗资源配置。
不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国产自主可控的问题,无异于“在别人地基上建高楼”。全国政协委员、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建议,要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加快国家数据集建设,分类别制定标准,引导多主体共建高质量行业数据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王桂林提议:搭建统一的健康数据平台,制定数据管理标准,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推动医疗数据资源化利用。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建议:设立国家数据集建设委员会和专项基金,分类推进数据标准化。
建议由购买硬件产品
到购买软件服务
近年来,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网络安全行业还停留在以硬件“卖货”时代,不仅导致行业的“内卷式”竞争,防护效果也不好。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说,软件服务已成为全球趋势,软件服务产品具有可见性高、体验性强、交付便捷等优势,能帮助企业快速形成安全能力,如云计算行业的变革就是成功范例。建议可从购买硬件产品转变为购买服务化产品。
齐向东委员提出,利用人工智能解决网络攻击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促进了网络攻击手段的更新迭代,攻击者可瞬时发动海量攻击打垮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此外,人工智能大模型自身也会遭到攻击,引发服务中断、隐私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建议可以从技术保障、制度保障、成果应用三个维度入手,用人工智能去驱动安全的同时,做好人工智能自身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新光建议,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发展,实现大模型的安全赋能与基础安全能力的协同发展,更好、更安全地培育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