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服务商过错导致系统要迭代,该不该收费?

政府采购信息网 刘夏颸 2025-03-03 18:02:10

在政府采购电子化进程中,电子化交易系统服务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提供的系统稳定、合规与否直接影响着政府采购工作是否能高效开展。当系统服务商因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系统出现问题需要修复时,该不该收费?

系统服务商自身不专业导致的问题

不能额外收费

“系统服务商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系统出现问题,属于合同履行期间的问题,不应收费。”一位评审专家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记者查阅多地采购文件发现,目前多数电子化交易系统合同中有组织系统服务商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的要求,但对于系统服务商“法律法规适用错误,修复问题是否收费”并没有明确规定。

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系统服务商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试图对问题修复进行收费。例如,系统服务商可能强调修复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但这些成本是由于系统服务商自身专业能力不足或对法规更新跟踪不及时所致,不应成为向采购人收费的正当理由。此外,有系统服务商可能认为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此类情况下的免费修改责任,从而主张收费。但这种观点忽略了采购合同隐含条款和行业惯例,即系统服务商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确保电子化交易系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当然不能收费,这不仅是该不该付费的问题,而且是采购执行层面的问题。”某省财政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购买的系统要在投入使用之前就让采购人进行业务流程审核,防止出现此类情况。”

有观点认为,政府采购合同是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这意味着,因系统服务商对法律法规理解偏差造成系统出现问题,理应属于其履行合同义务不到位的范畴。例如,某地区电子化交易系统在招投标环节,因系统服务商未准确理解新出台的关于供应商资格审查的法规,导致系统对供应商资格审核出现错误,许多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被拒之门外。若采购人事先在合同条款明确约定此类情况为系统服务商的责任,可省去不少麻烦。

事先约定违约责任

明确系统服务商义务

从法律责任来看,系统服务商作为专业的技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跟进并正确理解相关法律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相应义务。因系统服务商的过错致使系统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既影响采购工作正常开展,也损害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倾向于保护无过错方,即采购人。例如,某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系统因系统服务商对电子签名相关法规理解有误,导致电子合同签署环节出现问题,给采购人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系统服务商理应免费修正系统问题,以弥补其过错。

面对此类情况,采购人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细化合同条款,明确规定若因系统服务商对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系统出现问题,应当承担免费修复系统等责任。在问题出现后,采购人应及时与系统服务商沟通,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免费解决问题。若系统服务商拒绝免费修复,采购人可以通过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因系统服务商法律法规理解不到位导致的问题不应收费。这不仅是契约精神的体现,更是保障政府采购公平、高效进行的必然选择。

政府采购


广告

商机 · 数据 · 参数 · 产品——IT采购搭起买卖桥梁。

IT采购

网友评论
个人头像
  • 暂无评论,欢迎您发表观点!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问题描述:
0/500
联系方式:
0/30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