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等七项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以下简称七项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落地一年,在实践当中遇到了哪些挑战?
挑战一:对指标架构不熟 部分指标理解不一致
天津市一位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人员说,各方当事人对于采购需求标准的指标架构不太熟悉,在编制采购需求时容易产生困惑。另外,采购需求标准指标较多,而且其中个别指标通过市场调研可能无法获取或难以验证,容易导致此类指标形同虚设或产生争议。
“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作为国家层面发布的一项重大政策,在促进产业发展、引导采购人规范执行程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经过一年时间的梳理、研究及沟通,中心在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与行业监管部门、采购人就需求标准的执行要求形成了初步共识:
一是合理划分采购包。以台式计算机为例,严格执行“采购的台式计算机、数据库等软硬件产品总额达到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应当单独分包采购”的要求,提示采购人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合理划分采购包,将台式计算机、数据库等达到分散采购限额标准的软硬件产品与集成服务分包采购。二是明确具体参数指标性质。比如采购需求标准中加“*”的指标,明确要求采购人纳入采购需求,并作为采购文件中的实质性要求。对“是否可以作为评分因素”为“是”的指标,提示采购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采购文件中设为评分项,并可以提出更高要求。三是严格执行安全可靠测评要求。中心主动与政府采购行业监管部门、安全可靠测评审批部门等单位对接,明确各项监管和备案要求,向采购人介绍将CPU、操作系统符合安全可靠测评要求纳入采购需求的依据和执行注意事项,促进相关设备产业发展和升级。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按照财政部通知要求,提示采购人在供应商投标、响应环节不得对台式计算机等产品进行检测、认证,也不得要求供应商提供检测报告、认证报告。要求采购人加强履约验收管理,按照采购合同约定对供应商提供的台式计算机等产品进行验收,必要时委托依法取得检测、认证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认证。
同时,在具体实操层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明确的问题,如部分采购人反馈服务器产品应用场景比较广泛,有时难以界定采购产品是否属于通用服务器,技术指标与采购需求标准不匹配。采购需求标准中技术指标数量较多、部分指标性质和设置方式与评审因素对应性不高。部分供应商不熟悉采购需求标准要求,对于应当投标响应的参数仅复制粘贴模板要求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各级行业监管部门继续加大业务培训和政策解读力度和深度,进一步指导执行机构、采购人和供应商准确理解和落实相关政策制度要求,促进采购需求标准规范高效执行。
挑战二:需求标准与各产品有效匹配
政府采购资深人士顾澄珊认为,由于需求标准对软硬件产品的性能、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供应商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产品升级和适配,以满足政府采购的需求。
天津市一位集采机构工作人员说,如何将采购需求标准和市场中的各类产品进行有效匹配和及时更新,从而建立标准统一的产品库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比如台式计算机需求标准中的二级指标‘整机质量服务要求’,要求免费服务周期(含换件和维修)应不小于 3年,与原来规定的售后服务期内产品质量实行三包不太一样,价格可能受到影响。”一位集采机构相关负责人说。
挑战三:未按需求标准执行的怎么监管
“七项需求标准有必要上升为强制性采购标准,如果未按需求标准执行的,应由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广西广天一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德能说,另外,七项需求标准虽然设定了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评审因素,但并未对指标的评审因素分值范围提出指导性意见。此外,信息化项目评审体系应以最低评标价法为主、综合评分法为辅,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应当采用最低评标价法。
挑战四:采购成本或增加
政府采购资深人士顾澄珊认为,虽然需求标准的发布施行有助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增加采购成本,特别是对于一些技术难度较高、定制化需求较多的项目。
挑战五:与公物仓结合 做到物尽其用
“有了统一的需求标准,还可以试行三件事。”政府采购资深人士宋军说,一是统一公开采购意向。先从市级统一开始做起,然后逐步扩大到全省或全国,真正达到了采购意向公开的目的,便于供应商组织生产准备;二是实行集中带量采购,与公物仓改革相结合,还可以采取“配送制”,做到物尽其用。三是将节约资金实行归集,返回本级财政。可以从计算机等采购项目开始探索,将通过政府采购节约下来的资金,归集到本级财政,然后由财政集中起来,进行第二次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