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财政部发布《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数据库的兼容性与可靠性等详细指标要求。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确定采购需求时,哪些数据库产品的指标应重点关注?
通常来说,数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可以用来存储和组织大量的数据,并提供对这些数据的高效访问与查询。作为基础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在整个软件产业生态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支撑了整个数字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数据库产品的哪些指标应重点关注,兼容性可以设为评审因素吗?
便捷、安全和可扩展 数据库采购注重高效灵活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进程中,政府采购市场对数据库的需求持续增长,高性能计算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正在推动数据库和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行业高速发展。正福易找标大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月至8月,全国与数据库产品相关的政府采购项目超过980个,采购规模近12亿元,500万元以上的采购项目超过30个,中央预算部门采购数据库产品项目占比约30%。
7月初,生态环境部开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对象数据库升级改造”项目采购活动,预算金额115万元。采购需求包括新建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管理功能,实现核技术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相关信息的获取,从而不断完善优化系统中的数据等内容。
“本项目需要通过逻辑化布局、全局化展示、多样化呈现、知识化存储等方式,完善监管对象数据、法规标准文件、公众沟通内容的分析与展示。”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魏斌介绍说,升级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将统一入口管理,提高监管单位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监管对象各项业务应用也将更加便捷。
“这类数据库升级改造项目,通常是将所有的数据存储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上,所有的数据管理和处理都由中心服务器完成,各监管单位实际用户通过网络连接到该服务器来访问和操作数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廖方宇表示,数据库产品在金融、医疗、科研、教育等领域应用广泛,主要需求指标应重点关注安全、易用性和灵活扩展等性能,“这也是分布式和集中式数据库建设或采购的必要技术保障措施。”
软硬件和标准兼容 数据库兼容性分值不宜过高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引发广泛讨论。记者注意到,在分布式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中,意见稿规定数据库安装和升级的兼容性功能要求、硬件平台兼容2个指标可以设为评分因素,如兼容要求的硬件平台兼容方面,通过查看认证证书的方式,数据库需要支持的CPU平台架构至少3个,越多越好;云化部署的软件兼容,以及提供支持ODBC、JDBC数据库接口规范的标准兼容,意见稿则规定不可设为评分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云化部署(虚拟化部署或容器化部署)和分布式部署已成为数据库的重点发展方向,采购人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库部署方式,以满足或支撑系统业务数字化升级的需求。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杨瑞玲在7月份参加了某市公安局的DNA数据库建库项目评审工作。在她看来,采购数据库产品时兼容性要求可以设为评审因素,但与之对应的量化评分不宜设置过高。“例如,数据库硬件平台同源支持arm、MIPS、X86等三种CPU平台架构得2分,支持4个得2.5分,支持5个得3分。”
“数据库与其他IT基础设施有着密切联系,数据库厂商之间的竞争仍集中在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总体来看,数据库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向云化、智能化和多元化发展。”廖方宇认为,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能够在多个服务器上进行并行处理,还能同通过复制和分片等技术来增加存储容量和处理能力。分布式数据库云化部署将会让用户节省大量的成本支出,大大增加了便捷性,而数据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也将满足不同采购人的应用场景需求。
“无论是集中式数据库还是分布式数据库,除了硬件兼容可以设为评审因素外,采购人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业务需求,设置数据库软件兼容或标准兼容要求的量化分值。”杨瑞玲表示,数据库采购重点在于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等指标是服务于各项功能的必备因素,采购人需要“量体裁衣”,选择合适的数据库产品来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