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除了聊天还能干嘛?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带来8份建议,其中7份与人工智能相关,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医疗、养老、青少年心理健康、特殊人群无障碍环境建设等社会民生领域等。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人工智能要以解决社会刚需为出发点,坚守源头核心技术创新。”刘庆峰代表在接受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时介绍,2023年是他履职的第21年,持续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创新应用建言献策。
降低错诊漏诊风险
刘庆峰代表一直关注医疗领域,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健康保障,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
他发现,基层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能力的结构性问题制约了分级诊疗有效开展,于是连续多年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议案建议,并逐步实现落地。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帮助基层医生进行辅助诊断,还能修正错误诊断和不合理处方,保障居民用药安全。在江苏,73岁的魏大爷因出现阵发性咳嗽来到卫生院就诊,当卫生院医生根据描述初步下了“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时,“智医助理”辅助诊断建议其胸部CT检查,最终诊断为“肺癌”。74岁的肖阿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当社区医生按照惯例开药后,“智医助理”系统弹出 AI用药提醒:“患者患有高血压,该药物有禁忌疾病”,确认无误后退药处理。
“智医助理”作为人工智能全科辅助诊疗系统,通过了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服务5.6万名基层医生,累计提供辅助诊断超5.6亿次。“将人工智能对错诊、漏诊和错误用药的实时提醒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必选项。”刘庆峰代表建议。
此外,刘庆峰代表还建议,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应用,提升医共体运转效率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可考虑将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能力的智能语音随访,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手段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守护百姓“保命钱”
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既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医疗保障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
记者注意到,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明确2023年九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为持续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具体为:开展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和医保反欺诈大数据监管试点。加大飞行检查力度,各级飞检力争实现辖区全覆盖。依托智慧医保赋能非现场监管。探索适应新型支付方式的监管机制。重点加强异地就医基金监管。
“在医保基金监管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有效防止欺诈骗保、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刘庆峰代表说,在节约医保基金费用的同时守护百姓健康,应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广。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阅读’全量的病历诊疗数据,可实现从诊疗过程到医保结算的全流程审核。”刘庆峰代表建议,引入基于全病历的AI医保监管能力到现有全国医保监管平台,提升平台效能,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无法开展医学内涵监管的问题。
刘庆峰代表说,鼓励根据应用成效,以“后补助”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所节约的医保经费适当比例,用于系统建设、应用服务和技术升级,以开放、持久的模式鼓励科技企业深度参与,用新机制持续守护百姓的“保命钱”。
无障碍产品纳入医保
如何给特殊人群提供更多公共资源与发展机会,让他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这也是刘庆峰代表特别关注的一个领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总人口达到14.1亿人,截至2021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总数达到8500多万。特殊人群总数庞大,其服务面临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等现实难题。
“建议将无障碍智能产品纳入医疗器械目录与医保目录,降低特殊人群使用此类产品的门槛。”刘庆峰代表说,并推进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中加入隐藏式字幕,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内容平台、各类网站、APP及智能终端上推广语音转写、合成、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方便特殊人群获取信息。
同时,刘庆峰代表还建议,加强新技术运用,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并拓宽对不同障碍类型的支持面;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普通大中小学无障碍硬件环境,鼓励更多普通运动失能学生参与正常学校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在欠发达和偏远地区的覆盖率,减少区域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