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是我国政府采购市场重要供应商。在10月中央国家机关计算机批量集中采购项目中,其成交额为4562万元,占当月计算机批采总额87.68%。也在同一个月,联想集团突然撤回仅受理一天的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引发政府采购业界广泛关注。
联想集团为何主动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对政府采购市场将有何影响?《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进行相关调查。
为什么要登陆科创板?
在采访中,多位政府机关负责人均表示办公电脑为联想品牌。一位部委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政策,集采中心采购什么电脑,他们就用什么电脑。联想集团这家政府采购供应商,为什么要登陆科创板?
四年前,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正式宣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截至2021年10月底,共有352家科技创新企业登陆科创板,IPO融资近4400亿元,股票总市值近5万亿元。
根据《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厂商,联想也希望登陆科创板。据了解,联想集团于2019年1月发布公告称计划登陆科创板。时隔两年,即2021年1月,联想集团正式宣布准备通过发行存托凭证在科创板上市并募资100亿元。随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了他对登陆科创板的信心。
9月30日,联想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获受理。10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终止对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审核的决定》称,联想集团当天申请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也就是说,除去7天国庆假期,联想集团科创板上市申请仅用了1个工作日。
为了登陆科创板,联想集团历经九个月的充分准备,怎能说撤就撤?10月10日晚间,联想对此公开回应,称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交申请材料后,考虑到公司业务规模及复杂度,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可能会在申请的审阅过程中过期失效,同时审慎考虑最新发行上市等资本市场相关情况后,决定撤回申请。
研发投入比例不足?
对于联想的公开回应,业界普遍不认同。长达5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也引发各种猜想。记者注意到,主要集中于四点:研发投入比例低、高负债率、高管高薪及股权结构。
据了解,科创板对申报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明确规定。而联想财务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21财年上半年,该公司总共投入研发费用总额76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3%。华为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常年维持在10%以上。
联想旗下产品涵盖PC、平板电脑、手机以及服务器等,其中收入贡献最大的是个人电脑以及智能设备(平板、手机),根据2020财年上半年(截至2020年9月)数据,上述业务实现收入220亿美元,约占集团收入的79%。
有关专家认为,从本质上来看,联想更像是一家高科技电子产品贸易商。以一台联想PC为例,其部件供应链来自全球,比如操作系统来自微软,CPU来自英特尔,显卡来自AMD或者英伟达等。
“芯片和操作系统作是一台电脑的基础部件。联想将集成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却没有通过创新和研发推出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等,确实有些不太尽人意。”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德言告诉记者,反而是以华为为首的五、六家国产芯片企业选择坚守。
关于研发投入比例不足的问题,杨元庆在11月4日举行的第二财季业绩发布会上首次进行回应,联想集团终止科创板上市,并非因为研发投入不足。
他表示,科创板上市的要求是关于(研发)比例或研发投入总额,而联想集团每年研发投入100亿,跨越6000万门槛。此外,科创板上市对企业专利要求是十件以下,而联想集团已拥有两万多件,也远远超出科创板标准。当天,杨元庆还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全球范围内招聘科技人才12000人,全方位充实三级创新体系。“高科技,我们永远也没有忘,也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