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消防智慧化成为未来消防领域发展的大趋势。在2021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以下简称2021中国国际消防展)上,一批消防新产品、新技术悉数亮相,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消防行业深度融合。面对智慧消防新产品,采购人如何选择?中国消防协会科技服务部副主任南江林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
(供图/蒋莉蓉)
采购需要系统性考虑 供应商服务能力同样重要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购人应如何选择智慧消防行业涌现的新产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是否重要?产品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如何权衡?
南江林:对于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技术评判依据的新产品,各级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可以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比如对于同类产品,哪些关键性的指标最为重要,可能作为采购评选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对于任何领域的智能装备来说,我们都不能依赖一两个指标来评价该装备整体的优劣,需要系统性的考虑。
政府在采购智慧消防产品的时候,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当然重要。智慧消防最终需要通过人的形式来实现,所以人的要素很重要。比如采购消防物联网系统,除了硬件软件,更重要的是服务,在应对现实的火灾和后期的救援处置时,供应商需要跟踪到位,发挥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快速解决现实的工作需要。
任何一个技术产品的研发,实际上都来源于实践需求。如在灭火救援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些特殊场景、特殊功能的需要,转化为科技研发的需求,以此开发新的技术产品,再应用到现实防火、灭火、救援等实际工作中,并在实践中检验和提升新技术新产品的成熟性,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因此,创新产品以具有实用性、可靠性为前提,先进性、新颖性也是为了满足我们在全灾种大应急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灾害事故的实际需求。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克服推广应用障碍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近年来,在智慧消防领域,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消防装备成为技术研发趋势。目前在技术方面有难点吗?如何解决?
南江林: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消防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持续加力,确实有一些新成果陆续呈现。目前在特种救援装备、高端主战装备、智能消防管理等技术产品的研发方面,我们没有太多技术薄弱环节。
关键问题在于实现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在这个环节上存在一定难度。就智慧消防生态建设来说,除了技术本身,还包括从生产制造、工程应用、技术服务、后期的灾害处置、事故追踪、原因调查等全链条的架构,实现这些最重要的还是依托实际的项目落地。
目前国家对这方面也比较重视,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打造示范工程等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但是推动新成果的应用不只是一个单位的事情,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动的路径也要根据产品技术的特点以及市场的需求进行区分,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消防无人机、机器人等智慧消防领域的特种装备,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进入到各级消防救援队伍,另一方面企业专职消防队也可以自主购买。另外对于以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为主的产品,如智慧消防管理系统、物联网系统,则需要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去实现社会化应用。
编制团体标准 实现产品市场准入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这些新成果有哪些途径进入市场?团体标准能否作为这些新成果落地应用的途径?
南江林:分两种情况,一是对于已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技术产品,则要符合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管理。二是对于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的新成果,则有两种路径可以实现市场准入。
第一条路径是申请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的技术鉴定,只有鉴定合格才有可能进入市场。第二条路径是编制团体标准,赋予这类产品进入市场的合法地位。
关于标准,国家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家相关的主管部门来组织立项、编制、审批、发布。协会则按照标准化法规定及中央国务院有关标准化改革发展的文件要求来组织编制团体标准。团体标准主要应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现实需求,通过标准化,使其实际应用合法化,一方面是促进新产品新技术落地实用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先行先试的基础,有利于未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立项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