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中国气象局:构建气象云资源池,提升智慧气象服务水平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  发布于:2018-12-21 17:28:44  来源:华为企业业务中国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中国有句老话,“看天吃饭”,看天气预报已成为很多人每天早起做的第一件事。由于关乎民生及行业发展,天气预报正变得日益重要并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而为了更好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作为云计算领域的领先者,华为联手中国气象局让气象服务进入智慧气象云时代。
 
  气象信息化迫在眉睫
 
  天气预报是气象局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而天气预报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加大,简单的晴雨气温预报早已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要(比如农业、工业、交通等行业需求)。尽管国内的天气预报技术尽管日趋成熟,但也依然处在随时要被挑战的发展阶段,因此气象信息化已迫在眉睫。
 
  所谓气象信息化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气象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整合各类气象资料、产品、政务信息以及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推动气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形成业务和服务“云端部署、终端应用”新模式。

中国气象局:构建气象云资源池,提升智慧气象服务水平
 
  2015年中国气象局进行气象云顶层设计,发布了《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开展了对主流云计算厂家的调研和验证工作,为气象云建设做准备,其中华为凭借在云计算领域的优秀技术实力,承担了搭建气象云的重任。
 
  三大挑战制约气象信息化
 
  气象云建设初期,华为通过调研后发现气象信息化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气象预测涉及方面复杂,存在用系统数量多、层级多、流程多等问题,以业务系统为例,仅省级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就有64个,除此之外还有22个地市级系统和18个县级系统。林林总总的系统直接提升了协调管理和数据共享与流通的难度。
 
  此外,底层IT系统数量庞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据统计各省(区、市)气象局共有服务器近4000台,最少的省有50台,最多的超过300台。抛去重复建设导致设备采购成本高不说,维护如此繁多的系统就从人力到财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最后,由于过去的系统彼此沟通不畅,导致国家局无法监控各省局IaaS资源情况,极大地影响了国家总局对各省的宏观调控及管理能力。
 
  华为两级云破解信息化难题
 
  三大挑战制约了信息化发展,也成为了检验华为技术实力的试金石,在仔细梳理气象局的业务脉络之后,华为提出了基于FusionSphere云平台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并提供OpenStack开放式架构,通过国家-省两级云体系将难题巧妙化解。

中国气象局:构建气象云资源池,提升智慧气象服务水平
 
  FusionSphere是华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云操作系统,除了保障安全外,集合虚拟化平台和云管理特性于一身,让云计算平台建设和使用更加简捷。FusionSphere负责基础设施资源整合,而OpenStack则实现了VMware的统一纳管服务,再结合华为OceanStor 18000 V3高端存储、OceanStor 9000分布式存储、E9000刀片服务器等产品,合力构建出统筹集约的气象信息业务支撑体系。
 
  与之配套的ManageOne则是统一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针对分布云数据中心的服务保障和服务编排提供先进管理方案。可集中管理和监控多个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和使用情况,并提供跨DC的运维管理、服务管理和自助化服务等能力。从上图可以看出,ManageOne可实现国省统一管理,异构虚拟化管理。
 
  两级云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凭借弹性伸缩、水平扩展的IT基础架构,FusionSphere方案让气象局的业务处理能力提升高达2.5倍,而过去国家对地方气象资源无法全面监控的局面也不复存在。通过进行有效的调度和安排各省资源,开创了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标准系统完备的气象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新格局。另外,两级云的介入还可以让气象云未来方便演进到混合云架构,而这正是云计算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FusionSphere云平台解决方案推进了信息化和集约化、标准化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就像气象局对华为解决方案的评价:华为云数据中心方案,不仅在传统的存储、服务器、网络上提供可靠高性能的基础设施资源,而且能将基础设施资源充分的集约化、云化,简化信息化业务流程,为将来全国气象云的打通垫定基础。随着合作的加深,华为将同气象局逐步构建出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标准系统完备的气象业务、政务现代化新格局。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