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国家层面政策助力云计算拓展行业领域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高巍  发布于:2015-08-14 15:30:01  来源:金融电子化

   2015 年对于国内云计算发展来说是一个“政策大年”。

 
  1 月30 日,《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生态的意见》(国发〔2015〕5 号)(简称5 号文)正式发布,提出了我国云计算发展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将成为未来几年国内云计算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首次从政府层面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云计算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环节。
 
  “两会”结束不到4 个月,“互联网+”行动计划便已出台。7 月1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云计算又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云计算”在文件中出现15 次,不仅在“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普惠金融”、“益民服务”、“高效物流”、“绿色生态”等6 个专项行动中明确提出依托云计算服务能力,而且将云计算作为保障“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这些重量级政策的密集出台让业内人士看到了云计算发展的光明前景,尤其是这些政策之中都重点提出了拓展云计算在各个行业领域应用的目标,给云计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引。
 
  国内云计算发展的主要特征
 
  1. 我国云计算市场增长持续提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2014 年国内公共云服务逐步从互联网向行业市场延伸,市场整体规模约为70.2 亿元,比2013 年增长47.5%,增速大大高于2013 年35.9% 的增长率,市场活跃度呈现整体提升的趋势。预计2015 年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整体市场规模可望突破100 亿元。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研与测算,2014 年中国专有云市场规模约为216.8 亿元,年增长率达到28.6%,其中硬件市场约160.6 亿元,软件市场约32.1亿元,服务市场约24.1 亿元。预计2015 年中国专有云市场增速仍将达到26.8%,市场规模将达到275 亿元左右。
 
  2. 云计算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国内在云计算领域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企业群体,在公共云服务、云计算核心软硬件、专有云解决方案、云计算相关咨询与设计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典型企业。在公共云服务方面,阿里、腾讯、UCloud、中国电信、新浪、用友、八百客等企业已经在IaaS、PaaS、SaaS 等不同领域具备了提供大规模服务的能力,其中阿里云用户数超过140 万,并承担了12306 余票查询、“双11”网购等高并发量、高可靠性要求的关键业务。在云计算核心软硬件方面,华为、浪潮、曙光等企业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已经在国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其中国内厂商在中国X86 服务器市场中的份额已经超过60%。
 
  3. 云计算促进创新、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据统计,已有超过10% 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云计算服务。百度、腾讯、阿里的云开放平台支持的中小开发者数量已经达到200 万。云计算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聚集了数百万应用开发者;基于云计算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新活跃,大幅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推动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4. 云计算核心技术能力显著增强
 
  在云计算基础设备方面,我国企业突破了EB 级存储系统、亿级并发服务器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产品能力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IT 基础设备的应用创新方面,国内企业也取得了众多成果。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公司共同开展了“天蝎项目”,将服务器与机柜设计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体化高密度的整机柜服务器解决方案。在云计算系统软件方面,我国互联网企业在虚拟化管理平台和大数据处理平台方面取得突破。我国企业已经可以实现单集群1.2 万台虚拟机的系统规模,并且支持故障切换、动态迁移、多数据备份、过量内存配置等功能,系统可用性达到99.95% 以上。
 
  政策利好云计算“开疆拓土”
 
  1.“5 号文”重在夯实云计算进入行业领域的基础
 
  “5 号文”中提出的6 项主要任务和7 项保障措施旨在夯实云计算发展,乃至拓展行业领域应用的技术、产业、政策基础。
 
  从技术方面看,拥有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技术是云计算在各行业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并保障安全的重要前提。“5 号文”提出“提升云计算自主创新能力”,要求“加强云计算相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市场培育和产业政策的紧密衔接与统筹协调”,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并提出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简称“核高基”)的研究成果与云计算产业需求对接,推动安全可靠的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领域的应用。
 
  从产业方面看,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建立产业生态是云计算在行业领域应用推广的基础。云计算对ICT 行业最重要的革命在于将传统上用户自建模式变为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模式。“5 号文”中重点提出了“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的任务,通过大力发展各类公共云服务,充分满足企业、政府、行业部门对于信息化资源各个层面的需求,以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培育完善的产业生态也是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的重要前提。“5 号文”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全产业生态系统”,将产业生态的培育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政策方面看,适应产业发展情况的法规、政策环境是云计算行业应用发展的基本保障。“5 号文”在政策方面提出了市场管理、隐私保护、财税扶持、安全保障等几方面的考虑。在市场管理方面,通过修订电信业务分类目录,完善云计算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云计算服务企业申请相关业务经营资质;在隐私保护方面,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政府和重要行业采购使用云计算服务相关规定;在财税扶持方面,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完善政府采购云计算服务的配套政策等方式支持云计算企业发展;在安全保障方面,加强云计算服务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加大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力度,建立完善党政机关云计算服务安全管理制度成为重要举措。
 
  2.“互联网+”行动计划指明云计算与传统行业结合的方向
 
  如果说“5 号文”是国内云计算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互联网+”行动计划就为云计算与具体行业结合给出了明确的指引。“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云计算与传统行业融合的重点方向提出了明确的指引。
 
  一是在工业领域,通过云计算推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今年“智能制造2025 规划”发布,工业领域迎来了智能化发展的新契机,智能制造的一大特征就是工业生产各个环节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使生产环节的数据、信息能够充分的打通和流动。云计算是形成数据、信息共享与流动的技术和服务模式基础。目前国内外已经有Autodesk、达索、和利时等多家企业开展面向工业领域的云计算服务,为形成智能制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二是在金融领域,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新型平台和技术,实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金融领域在产品形态、服务模式等方面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云计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公司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彻底改变了金融企业传统的风险控制方式,使金融机构可以更加便捷、准确、低成本的评估企业、个人的信用情况,并结合其业务、生活具体需求,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同时,新的云计算技术模式对传统以IOE 为核心的金融信息化系统构建模式产生了冲击,当前国内金融行业多数采用小型机或大型机,由于其成本高昂以及可扩展性较差,该方案正被云计算架构的解决方案所替代。
 
  三是在社会化服务领域,无论是医疗、物流还是教育,都可以与云计算相结合衍生出新型的业务模式。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相结合的O2O 模式是近几年最吸引眼球的热点,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迸发出无穷的创新潜力。云计算的强大计算能力和集中化服务模式是O2O 能够得以快速部署、发展的基础。
 
  推动云计算在行业领域应用的思考
 
  1. 推动云计算在传统行业的应用需要建立新的产业生态
 
  新的产业环境主要体现在云计算服务的行业主体不同所带来的产业生态变化。原来云计算主要服务于互联网行业,将来云计算可能向其他传统行业渗透。
 
  目前,云计算在企业应用中仍然只能覆盖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重要程度较低的应用系统,如门户网站等,服务对象也主要是中小企业客户。一些高关键性、高安全性要求的业务系统,如银行的交易系统、结算系统、电信结算支付系统等仍采用传统的IT 架构。
 
  云计算要向大型企业、重要行业的关键业务系统进军,需要解决产业生态的问题。传统的云计算服务主要面向互联网企业和应用,互联网用户本身都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对自身系统的控制能力很强,对云计算服务的需求更多是低成本、快速迭代,而且不要求严格的标准化,好用就行。行业用户一般自身开发能力不强,主要依赖于系统集成商来集成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的产品与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服务,用户只需提供需求。当云计算面对传统行业用户时,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单靠云服务或云服务商自身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而且用户对于云计算也是不熟悉的,这时怎么办?这就需要建立新的面向行业应用的云产业生态,这个生态不仅要包括云计算的服务商和提供商,也要包括面向用户提供咨询、安全、维护、开发等各类服务的市场主体。
 
  从国际上来看,云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服务商为核心的企业模式;二是以开源社区为核心的社区模式。
 
  企业模式的代表是亚马逊。亚马逊AWS 是云计算市场中的龙头,年营业额近50 亿美金,是我国全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的数倍。亚马逊一方面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体系,另一方面也在建立“以我为主”的产业生态。从2012 年开始,亚马逊就启动了“AWS合作伙伴网络(APN)”,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广为招募合作伙伴,伙伴类型包括了硬件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咨询服务公司等。利用APN,亚马逊把这些贴近用户,了解用户需求,能够给用户直接解决问题的企业都拉到AWS 的周围,让他们帮助用户接纳、使用亚马逊的云服务。因为用户本身并不关心云服务的可靠性有多高,弹性有多大,性能多么优越,他们更关心的是最终的系统能否满足其业务需求,界面是否友好,流程是否合理,这些AWS没法直接做到的事情,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他来做。目前APN已经有超过2000 家合作伙伴,这些企业正在帮助亚马逊把AWS 云服务带到各个行业用户面前。
 
  社区模式的代表是OpenStack。云计算的开源社区最初可以说是云平台的一个“众筹开发社区”,众多企业在一起共同完善平台的技术特性,开源社区对企业的回馈更多是在技术方面——能够让企业不断获得最新的云计算技术进展。但现在开源社区的作用已经远不限于此,基于开源社区建立产业生态已经成为社区参与者的更高诉求。OpenStack 是目前最活跃的云计算开源社区,已经有400 多家成员企业。这400 多家企业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亚马逊APN 的作用。他们利用开源社区的技术资源,形成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咨询服务、软硬件产品等,构成了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同时,一些传统的ICT 产品提供商,包括IBM、思科、EMC、Oracle、Juniper等,也开始积极融入开源社区,将自己的产品与开源平台实现兼容,从而能够利用开源社区的产业生态将产品产品、解决方案等推到用户身边。
 
  2. 云计算需要解决安全与可靠性问题
 
  云计算正在建立面向行业应用的产业生态,但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安全与可靠,这也是影响行业用户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事实上,国内外许多知名云计算企业都曾发生过大面积的中断事件。这些中断事件对于互联网应用来说可能会招致一些用户的抱怨,但如果上面承载了用户的核心业务系统,例如银行的交易系统,其影响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中断的案例并不代表云计算服务本身就不可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云服务都比企业自建的IT 系统可靠性高得多。云服务中断所带来的影响更大,其原因在于用户将数据、业务托管在云上,中断所造成的损失不仅只是用户云服务租费的损失,用户在业务、数据上的损失可能更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一些保险机构基于对云服务的可靠性评测与监测,为用户提供云保险服务,通过金融的手段帮助云计算服务商分担业务风险,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可靠性保障。
 
  3. 云计算技术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
 
  云计算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开源是推动云计算技术进步的基础模式。无论是OpenStack 还是Docker,无论是Hadoop 还是Spark,我们看到云计算主要的技术进展都发生在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之中。
 
  过去国内ICT 领域的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核心的软、硬件产品也大多掌握在国际巨头企业手中。云计算的开源发展模式为打破这一局面创造了机会。利用开源技术,国内企业可以构建自主可靠的云计算技术体系,为行业应用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产品基础。目前中国企业参与开源社区的力度在不断加大。2013 年,华为已经成为OpenStack 社区里贡献前10 位的公司,也成为了OpenStack 的金牌会员;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也在GitHub 中有不少开源项目。但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开源社区中的话语权还不够,更多的企业仍只是希望从开源社区中吸取营养,但并没有思考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和引导开源社区。
 
  国内政府和企业也需要看到这一趋势,不仅是更好的利用开源社区的成果,也要考虑如何在开源社区中建立话语权与主导权,从跟进开源到进入开源,最终能够主导开源。
 
  结束语
 
  政策层面的“多重利好”为云计算的发展,尤其是云计算在行业领域的业务开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未来云计算在各行业的拓展一方面要依靠政府各个部门切实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的精神,完善有利于云计算发展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依靠企业自身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打造完善的产业生态。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