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收集定位泛滥会毁了App?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范晓  发布于:2016-12-09 09:34:18  来源:北京日报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打车导航,手机应用能自动获取当下地址,规划线路。团购消费,App能快速推荐“周边好店”。定位服务,着实为手机用户带来不少的便捷。但随手上传分享手机拍摄的动态照片,却也能在社交平台上显示位置信息……越来越“懂你”的手机定位,正在引发担忧:个人隐私是否在“裸奔”?
 
  一张照片竟“出卖”地址
 
  市民孙女士曾在微博上分享了一张孩子在幼儿园拍的Live Photo照片。虽然没有使用微博发布的定位功能,但很快就有人留言称:“你女儿读某某幼儿园吧,很好的幼儿园啊。”私信询问后,孙女士才恍然得知,对方将她发布的Live Photo照片保存到自己的手机上后,竟能在手机相册中直接看到拍摄地址。
 
  所谓Live Photo,就是从iPhone 6s开始,苹果手机的拍照功能可以拍摄动态照片。这种长度约为3秒还含有声音的“照片”,被俗称为“活照片”。
 
  那么,动态照片是否真的会泄露拍照地址呢?昨天,记者在微博里随机搜索了几位用户上传的Live Photo照片,并选取了3张没有透露地址的动态照片,下载保存至手机。随后,当记者在手机“相册”中查看这些照片的详细信息时,3张照片全部都显示了详细的地址,精确到了具体街道和门牌号。
 
  同时,记者自己手机里拍摄的照片也按照位置信息被自动分类显示,点击旁边“显示附近照片”的功能,手机画面转到了地图,并自动从相册中选择了曾在附近区域拍摄过的照片,地点的右上角还标有照片数量。
 
  对此,苹果客服表示,设置地址记录功能是为了帮客户更方便地对照片进行分类,使用手机上的“回忆”功能查看信息会更完整。如担心泄露位置信息,可在手机“设置”选项的“隐私”功能中,关闭相机的定位功能。但同时提醒,这样操作可能会影响手机其他功能的使用。
 
  市民方先生曾在自己的手机上,点击“设置-隐私-定位服务-系统服务”找到了“常去地点”这个功能,点击后被吓了一跳。上面记录了他到达过的所有地址,还自动进行了分类,比如,家几次,单位几次,东方广场几次等。这个被称为“查岗神器”的功能令方先生直呼“伤不起,但关掉了定位功能,不少软件又都用不了了,总不能每次用的时候现开吧?”
 
  位置服务已成掘金富矿
 
  “手机泄露信息,只能自己多留心注意,否则谁也没辙!”“知道位置也没啥,要不然打车的时候怎么知道去哪儿接我啊,只要别人不用导弹瞄着我,也没啥好担心的。”对于手机应用有可能会泄露自己的位置信息,用户的态度褒贬不一。
 
  “有天晚上,我用手机地图查第二天要去的地方怎么走,结果地图规划的是实时线路,还提醒我下一趟公交车还有几站会到,再晚一点有可能会错过末班车。”上班族夏欣回忆起自己使用手机地图时不禁感慨,“原来我在哪儿,手机应用真是实时都知道啊!”
 
  不仅是出行导航,就连日常消费购物,定位的服务也似乎帮用户省去了不少麻烦。比如,身处某繁华商业区,打开App会自动推荐周边好店,打折信息,就连店内的免费WiFi也变身成为看不见的“小广告”分发员,将中小商户的信息精准推送给特定辐射范围内的手机用户。
 
  看似免费的“蹭网”早已毫不费力地实现了商业“变现”,而这背后,无不基于对潜在消费者位置的锁定。
 
  位置服务究竟蕴藏着多少商机?
 
  据腾讯一份数据报告显示,其定位服务日均调用量已突破500亿次,覆盖用户数6.8亿,涉及餐饮、出行、购物、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此前,互联网出行平台优步就曾在北京上线基于出行信息大数据的“UberLIFE(优生活)”,为用户提供相关的生活服务信息,位置服务背后的市场可见一斑。
 
  App定位权限切莫轻易授权
 
  “我就是要安装一个阅读App,它要进入我通讯录的权限干嘛?”大学生小雪不解地说。记者了解到,不少用户在下载并运行应用时,需要授予该应用获取手机里的通讯录、拍照或位置等权限,否则无法运行。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告诉记者,地理位置信息属个人信息的范围,收集地理位置信息要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的正当、合法、必要原则。
 
  “所谓必要,就是收集的个人信息与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直接关联。就地理位置信息而言,地图、打车软件等需要收集,才能提供基本服务甚至改进服务。但像新闻客户端、音视频播放器就没有必要去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赵占领说。

  然而,卡内基梅隆大学日前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不少App所要求用户提供的数据信息比实际所需的信息量要大得多。调查显示,不少流行的安卓App都在随时收集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能精确到用户GPS坐标50米内,并且频次密集,约每三分钟一次。比如,一款名为Groupon Inc的团购App,在两周内要求获取客户坐标信息1062次;而某款天气App则在两周内要求2000次获取设备位置,每10分钟追踪一次。
 
  对此,猎豹移动安全专家李铁军告诉记者,“这些App在获取、收集、上传用户的定位信息时,须有严格的隐私数据管理和规范,比如获取位置信息的同时,应对手机号码进行加密,不让位置信息与个体进行匹配,保护用户隐私。出行或外卖服务另当别论。”
 
  同时,李铁军提醒广大用户,要注意App功能与获取权限之间有无关联,切莫随意授权,导致不必要的信息泄露。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