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IT企业向服务转型 角逐2400亿元市场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郑 燃  发布于:2011-11-16 15:55:0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 IT服务类采购专题报道(中) 
   

向服务转型已成为各大IT企业共识。

  在服务类采购成为政府采购新的增长点的同时,IT企业也正在向服务转型。
  
  赛迪顾问预测,到2012年,中国IT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将接近2400亿元,服务在整个IT市场的比重不断攀升,IT服务的范畴也在不断地延伸和扩张,服务的类型越来越多元化,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中。产业服务化趋势日渐明显。随着家电下乡、四六级内需市场的释放,到2012年,中国IT服务产业的总体规模将接近2400亿元,服务在整个IT市场中的比例将进一步上升。
  
  IT服务产业的分化崛起
  
  近年来,我国政府用户使用IT的方式开始出现变化。社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已经从基础系统的采购和使用阶段,逐步开始向业务应用阶段跃升。IT的概念开始从设备向服务转化。
  
  当年IBM放弃硬件方面的优势,成功转投IT服务领域,HP也由一个硬件生产商向系统集成服务商演变。因此,行业中服务产业的分化崛起成为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从行业市场来看,传统IT服务商将迎来转型机遇,跳出以价格战为主的红色海域,转身投入专业管理服务商的阵营。而随着人们对网络应用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政府用户如何提高办公效率,降低自身运营成本,以及如何借力网络科技帮助服务领域向纵深方面拓展,是IT服务企业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整体上中国IT服务市场仍然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之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IT服务也带来新的活力。一方面,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形成和完善,为我国IT服务也提供了持续的内需动力。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将带来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的变革,传统IT服务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
  
  谈到服务,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诸如“金牌服务”、“银牌服务”之类的东西--用户在采购了硬件设备之后,然后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选择厂商制定好的服务类别。
  
  在今天看来,这种完全由厂商主导的服务模式快要过时了,因为随着企业用户的成长,IT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个性需求也越来越多,这种大一统的服务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用户对IT服务的要求正在从产品层面提升到业务层面,关注度在10年的发展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IT服务如支持服务都属于被动服务,用户出现了问题,才会向厂商提出服务需求,进而实施服务。随后,在经历了9×5、9×7、24×7、6小时快速响应等一系列服务等级水平的演变之后,很多用户依旧发现服务的响应速度还是不够快,他们需要的是一套“不会出现问题”的IT系统。
  
  此外,随着服务需求的深入和用户面的扩展,服务商也需要进一步控制服务的成本和质量,增加服务提供的灵活性和速度,以更好响应用户需求。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将服务模块化、标准化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多目标的要求。
  
  IT服务亟待标准化
  
  在政府采购中,IT服务类采购仍然面临一个问题:以什么标准来衡量?面对不同厂商提供的不同服务,如何以同一个标准来打分?我国IT服务业不仅需要朝多元化发展,也需要逐渐步入标准化。
  
  当前,信息技术服务已成为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引擎。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需要。但由于整个市场缺乏统一标准与规范,用户无法清晰衡量定义服务价值和质量,而服务商方面则良莠不齐,这对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因此,制定IT信息服务技术标准迫在眉睫。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使信息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尽快做大做强;同时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质量,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IT服务标准化”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显得尤为重要,业内普遍认为,标准的制定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中国IT服务市场的成长,推动产业国际化进程,对产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谁来推动标准落地?业内有专家认为,政府可以在组织指导、管理监督方面扮演推动标准落地的角色;企业和用户是标准实施中的服务提供方和需求方,在整个产业链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标准落地的最终载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