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品牌加分 多少合适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马磊  发布于:2009-10-22 09:47:5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在政府的实际采购过程中,采购名牌产品并非是政府采购的主要诉求点,但是著名品牌在政府采购的评分过程中却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可以获得不菲的加分,这些加分往往成为企业中标的法宝,在IT产品同质化的今天屡试不爽。

  品牌加分千差万别

  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2009年计算机类产品协议供货为例,投标产品品牌以中央国家机关2008年计算机等产品协议供货项目中占该类别产品市场占有率(简称占有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队,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品牌得最高分20分,每降低一个名次得分减3分,本项得分低于5分的,给予5分的基础分。

  而在中直机关政府采购中心2009年度下半年信息类产品协议供货的招标文件中,品牌以“产品适用性”的形式存在,即(2006年1月-2009年7月底在中直系统协议供货同类产品的销售量排名情况)品目最高销量产品得分为10分;销量第二名得分为9分;依此类推,最低得分为2分。

  在一些地方采购中心的项目中,品牌的分数也占很大比例。以今年9月广东省某部门采购数据库软件为例,规定品牌销售量占9分的总分值。南大通用数据库公司销售经理郑雪告诉记者,这个标准意味着像甲骨文这样的数据库企业可以平白无故获得这9分,其主要原因就是其品牌已经是业内高端数据库的代名词。

  品牌是否应该加分

  品牌占有度毕竟代表的是以往的成绩,是否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加分项目存在呢?

  某中央级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表示,品牌的占有度作为一个重要加分依据是无可厚非的。其原因是政府采购中的品牌并非依靠广告或者宣传炒作而成,而是靠统计以往的销售量来评定,销售量最高的品牌自然备受采购人的认可,这本身是市场的选择,采购中心自然要向用户推广广大采购人认可的优秀产品。

  对于品牌认可度不够知名的企业而言,应该更多地从自身上找原因。而且,虽然品牌认可度最高的产品有可能获得较高分值,但是其他厂商并不会彻底失去基础分。对于去年销售量“垫底”的企业而言,应该多想想为什么销量难以上去,而不该埋怨自己白白失去了多少分。

  联想集团大中华区政府教育行业总监王俊杰表示:市场占有率加分的目的有两重含义,一方面是鼓励优秀企业。销售量某种程度代表了采购人对产品的满意度,让政府满意的品牌自然应该优待;另一方面是为了售后服务。优质的售后服务要求供应商有充足的零件和人员储备以及售后服务体系,这些“硬件指标”都需要有销售量做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销售量,就没有资金进行售后服务体系的完善。如果企业中标后退出政府采购市场,甚至出现倒闭等现象,售后服务就变成无人问津的局面。

  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二部经理李鸣对此观点表示认同。他表示:“曾经有一个企业入围过上海本地信息类产品协议供货,由于后来它们品牌的台式机销售量过低,公司策略决定只经营便携式计算机业务,放弃过去的台式机业务,导致之前采购的少量台式机的采购人难以为继,这令他们很不满意。

  品牌加分不可被滥用

  尽管品牌的重要性人所皆知,但是湖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处长魏承玉认为,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宜占有太多的分数。他表示,政府采购要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则不在优先采购的范畴内,如果产品性能出色,即使是新品牌也应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魏处长表示,评标中品牌加分过高会导致三大弊端。首先,会造成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不利局面,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品牌一下子可以获得10分,这会使他们相对其他品牌有太大的竞争优势,最后造成政府中标产品品牌集中度过高,一些中小竞争者因为总不中标而退场,市场一家独大,价格无法通过竞争降下来。

  其次,不利于保护中小企业。一般来说,品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通常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正在打开市场的时候,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政府采购怎能增加它竞争的困难。

  最后,给了一部分采购人钻了指定品牌的空子。有些采购人就想买某个名牌产品,所以故意给品牌占有率高的企业加分,结果就会让自己心仪的品牌中标。

  对于以上此种现象,有业内专家表示,品牌确实是衡量产品性能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一个加分项,但是加分多少应该有一个规定的上限,否则就容易被滥用。

  那么品牌分究竟加多少为宜呢?方正科技政府行业大客户部总监沈宇认为,在一般的公开招标项目中,每2分的分值往往需要用100元以上的价格优势来获得,如果是数据库这种单价高昂的产品,每1分的分值都会代表上万甚至数万元。因此,他认为,品牌分数可以加分,但最好不要超过5分的分值,这样才能保证参与投标的厂商公平竞争。

  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品牌分数是按照“中央国家机关2008年计算机等产品协议供货项目中占该类别产品市场占有率”来衡量的,这让软件企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一些日常采购项目中,品牌分数的表现形式为“投标产品品牌形象及市场占有率”,这个市场占有率就未必是只局限于政采市场,而要包括行业市场,这对很多主要专注于政采市场的企业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短评

  维持品牌的生态平衡

  在非洲草原上,羚羊每天都在奔跑,因为不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狮子也要奔跑,否则捉不住羚羊就会被饿死,两个死敌就在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变得强壮起来。如果把羚羊变成很容易捕捉的家猪,那狮子就能不费吹灰之力获得食物,结果反而因为缺乏锻炼而使体质下降,最终导致种群退化。

  这种现象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名牌产品,如果它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对手,都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价格不会下降,产品技术更新也会缓慢。

  相反,扶植一些竞争对手,让它有所畏惧,反而容易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产品。以基础软件产品为例,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这三类产品在2004年价格高得吓人,一套Windows XP的售价大约1200元。数据库产品一个功能模块就接近100万元。如今则不同,一套Windows XP只卖不到400元,数据库巨头甲骨文甚至承诺某中央级采购单位,买它的数据库,它就赠送中间件。

  名牌产品这种变脸并非因为政府采购优待它们,给它们的品牌加了分,而是因为有了竞争对手的威胁。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信息类产品销售排行榜上,中间件产品有了国产品牌金蝶和东方通的名字,尽管销售量还远远不如进口品牌,但是也构成对它们的威胁,也有进一步蚕食它们的市场趋势。这就使得甲骨文为了赢得政府采购的青睐,也不得不降低价格。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持大小品牌之间的“生态平衡”,对采购人有莫大的好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IT频道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