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观察与思考:无法相交的平行线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刘欢  发布于:2009-03-17 11:24:5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随着桌面高性能计算技术不断发展,这类高性能计算产品的性能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使得在不少人也将其视作Cluster(集群)的接班人。从目前技术发展状况来看,桌面高性能计算机也许将会在某些方面取代Cluster。但终究术业有专攻,高性能计算机Cluster终究难有交融的一天,势必将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下去。

    回首当年,ClusterRISC挤出市场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尽管不是闪电战,但速度却也足以令人吃惊,这一技术和产品的更替也成为了人们看待目前技术和产品升级的先例。但今天的桌面超级计算机在拥有当年Cluster无与伦比能耗和成本优势时,却也成为了其难以逾越的性能鸿沟。

    不可否认,桌面高性能计算机的创新理念和适用性满足了广大用户的应用需求,低成本、低能耗和较小的空间需求也成为了其备受推崇的焦点。但在低成本和低能耗背后的是产品架构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决定了低成本和低能耗带来的高性能具有临界点。

    传统Cluster机房在运行与桌面高性能计算机相同应用情况下确实是有着高成本、高能耗等诸多问题,但这与机房结构和运作体系有着根本关系。就好比用“大力神”运输机运一辆自行车一样自然成本很高,但 “大力神”运输机本就不是为运输一辆自行车而准备的。

    很多人在看到有些在Cluster上面的应用可以通过桌面高性能计算机实现就却忽视了Cluster带来的高性能运算服务。桌面高性能计算机的产品架构难以实现超高性能运算的需求在目前已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很难想象世界各国超级计算机还在普遍使用Cluster作为其设计架构。

    究其根本,Cluster难以被替代还在于桌面高性能计算机的性能特点只适用于部分运算的应用。从863专家、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所所长杨广文教授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教授的介绍以及桌面高性能计算机的众多应用案例可以看出:数量多、频率高、运算相对较少的应用更适合使用桌面高性能计算机,相同成本购置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可以更快速的管理和处理多个应用,满足多个用户的需求;相反,运算量大、强度高、数量少等特点的应用大多仍是在传统Cluster架构的机房中运行,理由也很简单,桌面高性能计算机难以满足运算需求。

    据浪潮集团高性能服务器产品部总经理刘军介绍,目前已经有厂商想尝试将桌面高性能计算产品通过集群形式实现性能扩展满足用户对机房性能的更高需求,但目前这也还仅仅停留在“考虑去做”的阶段,更何况就算通过集群形式实现了性能扩展,还会具有今天桌面高性能计算产品的优势么?

    笔者无法预测未来科技的发展到底会怎样,但面对两种产品有如此大的差异,笔者坚信传统集群和桌面高性能计算将作为两条线发展下去,二者会相互影响,但这两条发展轨迹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天。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