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杀毒软件进入“多云”时代 “云”端打响杀毒战争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郑燃  发布于:2008-07-31 09:02:38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如今,传统的代码比对技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AV-Test.org统计,目前全球恶意程序已超过1100万个,而且这个数字还处于不断增长中。
  
  金山公司日前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中国电脑病毒疫情及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22367994台计算机感染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94%。


趋势科技全球副总裁暨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张伟钦在介绍“Web安全云进代”的概念

  传统杀毒技术遭遇困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威胁总是在层出不求。病毒的泛滥对信息安全造成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国已经出现盈利为目的的黑客产业链雏形,网络安全对于用户来说已经不是简单的对电脑顺畅使用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更多的涉及到了对用户虚拟的以及显示财产的保护。
  
  对于安全厂商来说,虽然病毒库不断的更新,但与不断增加的恶意代码相比,差距将越来越大。据了解,在2005年,一天只有大约50种特征码被添加到病毒数据库中,而2008年,该数字增加到了5000种,即使所有的安全厂商共享病毒数据库,也不可能与恶意代码增长的速度相抗衡。对于用户而言,不断增加的代码库使得客户端的反病毒工具变得异常庞大,在网络带宽和系统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反病毒产品很难发挥有效的作用,如果不改变反病毒的策略,用户的反病毒工具最终将走入死胡同。
  
  “云”端打响杀毒战争
  
  为走出这种困境,2008年7月22日,趋势科技公司提出了“Web安全云时代”的概念,并推出了基于云安全技术架构(Cloud-Client)构建的下一代内容安全防护解决方案,SecureCloud云安全技术旨在通过动态对被访问信息的安全等级进行评估,在恶意信息侵入网络之前,在源端直接就将其进行阻止,从而达到零接触、零感染的防护价值。事实上,趋势科技云安全的核心在于超越了拦截Web威胁的传统方法,转而借助威胁信息汇总的全球网络,该网络采用了趋势科技的云安全技术,在web威胁到达网络或计算机之前即可对其予以拦截。可以说,趋势云安全的推出为内容安全防护技术打开了一条创新之路。
  
  在此之前,7月16日,瑞星公司也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全新安全模式--“云安全“计划。瑞星“云安全”计划的内容是:将用户和瑞星技术平台通过互联网紧密相连,组成一个庞大的木马/恶意软件监测、查杀网络,每个“瑞星卡卡6.0”用户都为“云安全”计划贡献一份力量,同时分享其他所有用户的安全成果。瑞星工程师尹松介绍,整个互联网将变成一个超级大的“杀毒软件”,这就是瑞星“云安全”计划的宏伟目标。
  
  安全如何成云
  
  对于传统反病毒厂商而言,云计算的引入可以极大的提升其对病毒样本的收集能力,减少威胁的相应时间。趋势科技和瑞星率先打出了安全云计算口号,这对用户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利好。
  
  业内人士分析,“云”最强大的地方,就是抛开了单纯的“客户端”防护的概念。传统客户端被感染,杀毒完毕之后就完了,没有进一步的信息跟踪和分享。而“云”的所有节点,是与服务器共享信息的。用户中毒了,服务器就会记录,在帮助用户处理的同时,也把信息分享给其它用户,他们就不会被重复感染。
  
  在Web威胁防御技术领域,如果说安全云计算是一种创新,那么这种创新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用户。用户越多,整个云就越庞大,安全计算也就越准确,越迅速。可以说“云安全”使防御web威胁不再是单一款产品做的事,而是和所有互联网使用者一起和Web威胁做斗争,“云安全”让每个人都成为了识别安全威胁的贡献者。
  
短  评
  
  竞争在“云”端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使每个人都成为反病毒卫士,是云安全的最终目的。瑞星公司推出的“云安全”计划与趋势科技“Web云安全”架构大同小异,都是利用自身产品搜集病毒样本,其本质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假想未来,如果所有安全厂商都走这条创新之路,势必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云会越来越多。趋势云,瑞星云,赛门铁克云……,诸如此类的云,在最终用户看来,依然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谁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谁能防患于未然才是用户所关心的。安全永远是攻防矛盾体,有攻才有防,这种体系一旦被云安全打破,也许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反云安全”架构的技术出现,也许到那时才能真正体会“竞争在云端”的感觉。
  
  对云安全的争论虽然褒贬不一,但作为一家安全企业必须向用户保证--任何一种架构自身的安全性要得到保障,其次有助于用户解决安全威胁,加固系统。不论网格计算、广域计算,还是如今热炒得云计算、云安全,一切都是刚刚起步,孰优孰劣只有时间可以证明。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