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中国垃圾软件和漏洞利用威胁最大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刘 欢  发布于:2011-06-07 10:46:5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5月中旬,微软公司发布了第十版《安全信息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各个地区的信息安全形势和主要威胁。根据该报告,信息安全威胁的两极分化严重,用来盗取消费者钱财的“营销式”方法和欺诈手段明显增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IT设备面临的主要信息安全威胁是垃圾软件、漏洞利用,后门和间谍软件所占比例也较高。

  统计数据的样本来源对统计数据的可靠性至关重要。据微软公司可信赖计算部门产品总监Tim Rains介绍,该报告是对2010年7月至12月全球6亿个系统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而成的,数据统计只针对威胁系统信息安全的内容,不涉及用户隐私内容,结果真实可靠。

  中国的信息安全状况曾长期受到指责,但此次统计数据表明,中国IT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威胁数量稳步下降,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较低的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下半年中国的感染率较上半年有所下降。2010年中国IT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威胁数量比2009年减少了13.2%,其中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减少8.6%。从所受威胁种类来看,中国的IT系统除了广告软件感染率高于全球平均外,其他各类威胁的感染率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从统计数字来看,中国是世界上信息安全威胁感染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但是这其中有很大程度受到了统计方式的影响。例如,由于威胁统计只计算全球流行的信息安全威胁,因此很多在中国特有且流行的信息安全威胁并未被统计在内。据统计,2010年中国运行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的计算机所报告的威胁中,占威胁总数92%~94%的威胁都未被MSRT检测。另外,由于威胁数据需要用户打开软件的信息上传功能,但中国用户往往并不开启系统的这一功能,导致统计到的威胁数量明显偏少。中国庞大的盗版用户并未在统计范围之内。

  在中国IT系统受到的信息安全威胁中,流氓软件所占比例最高。据统计,2010年中国IT系统中的流氓软件占全部信息安全威胁的32.8%,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6.8%)近1倍。除了流氓软件,我国IT系统中的漏洞利用、后门和间谍软件威胁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占全部信息安全威胁的8.5%、6.5%和1.4%。在全部威胁中,最主要的感染威胁是中文的、可能不需要软件系列,最常见的是Win32/BaiduSobar 和 Win32/Sogou,这种特征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常见。

  整体来看,全球受到的信息安全威胁情况稳中有降。报告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披露的漏洞数量及恶意攻击数量低于2009年,延续了自 2006 年以来稳步下降的总体趋势。这一趋势很可能归因于软件行业的开发实践和质量控制不断完善,其结果是软件更加安全,漏洞日益减少。

  其中,2010年全球漏洞数量较2009年减少了17.1%;在恶意攻击中,Java 攻击的数量增长了14倍,而针对文档编辑器和阅读器及操作系统的攻击均呈下降趋势。

  而在全球披露的漏洞中,Microsoft 产品漏洞数量比例则略有上升,从2009年的4.5%上升至 2010 年的 7.2%。微软安全专家称,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披露的整个行业漏洞数量出现整体下滑。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