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新浪分众10亿美元并购 资产很值管理很难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李宽宽  发布于:2008-12-24 10:59: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曾被视为是并购棋子的新浪,在这次国内新媒体的第一收购案中,一改以往股权分散而带来的被动,掌握了引领命运走向的主动权。
  
  12月22日,新浪公布消息,将增发4700万普通股以10亿美元购买分众传媒旗下的分众楼宇电视、框架广告以及卖场广告等业务相关的资产。分众传媒将保留其互联网广告业务、影院广告业务以及传统户外广告牌业务。
  
  新浪获得120%营收
  
  当晚,资本市场对这场并购表现出怀疑态度,在当日中国概念股票普跌的情况下,新浪的股价下跌17%,分众的股价下跌16%,这是因为,此前业界关于并购案的数据显示,70%—80%的并购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据了解,此次分众被合并的业务在2008年前九个月占到了分众传媒全部营收的52%以及整体毛利的73%,而这些营收相当于目前新浪营收120%左右的规模,而根据业内人士的统计,加上并购资产的广告收入,2008年新浪的广告收入,总体规模将达到50亿人民币。
  
  据了解,此次新浪增发的47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46%左右,而虽然分众与新浪两家公司之间并不相互持股,但是作为分众董事长,江南春个人将获得的新浪股份为5%左右。而在增发前,新浪股权的机构持有者所占比例最高仅为9.11%,增发后新浪大股东名单,也许将一如既往地引人关注。
  
  分众高管仍负责原有业务
  
  而对于双方的协同效应,新浪CEO曹国伟则表示,视频广告未来会占据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分众传媒拥有视频广告的客户和经验,新浪将会考虑把一部分客户转移到互联网上来。
  
  同时,新浪强调,并未有因为本次交易的裁员。新浪CEO曹国伟则表示,交易完成之后,会成立一家新的公司来负责所收购的三大业务,他们将独立运营于新浪和分众传媒之外,大多数分众的高管都会进入新浪的管理层。分众传媒的管理层仍将负责分众传媒、聚众传媒和框架媒介的业务。
  
  10亿美元物超所值
  
  而在采访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上市公司门户网站CEO则对记者坦言,“新浪花这笔约100亿人民币来收购分众资产,可以说是对新浪特别有利的一件事情。”
  
  作为新浪多年在门户领域的老对手,他也并不否认,“并购将大大降低新浪的传播成本,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在上班的时候上新浪的。而且不同于电脑的屏幕尺寸比较小,液晶电视的屏幕比较大,展示的形式可以更多样化,第三,是对有些行业,比如说汽车行业,可以做更多样化的线上、线下的互动,这笔资产买得很值。”
  
  他同时也表示,这一整合,短期内对新浪的品牌知名度会有提升,“对我们的收入短期内的也可能略有影响。”但他同时表示,并购并不会影响此前门户与好耶的合作关系。
  
  “当分众跌到11美金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动过他的脑筋。”不过这位CEO也表示,“没想到江南春会把这些自己最核心的业务悉数拿出来,但是管理确实存在相当的难度,因为分众的团队,很多高管也都是来自被收购的公司,但这笔资产新浪收购得很值得。”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促成AOL、时代华纳合并的AOL创始人凯恩过后再向公众表示歉意的时候,也提到:“即便结果令人失望,但在当时,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对它没有以我们期望的方式发展感到失望。”在凯思看来,AOL、时代华纳合并案失败的大部分根源在于“时机和执行”的失败。   


  ●江南春持股约10.55%
  
  据2007年底分众传媒的股东结构分析,江南春持股约10.55%,2007年底前分众传媒获得风险投资入股情况:
  
  2003年5月
  
  日本软银与维众(中国)看好分众,对其注入首轮风险资本
  
  2004年4月
  
  获得鼎辉国际投资、TDF基金以及DFJ、中经合、麦顿国际投资联手提供的1250万美元风险投资
  
  2004年11月
  
  美国高盛公司、英国3i公司、维众(中国)又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入股分众
  
  解盘
  
  小摩看空:“媒体融合”概念不适合中国市场
  
  摩根大通分析师韦迪对这一交易提出质疑,认为投资者应该回避新浪股票。
  
  韦迪认为,分众传媒大多数业务的增长速度与传统电视广告业务相当,预计明年为10%,而新浪互联网广告业务为22%,这项交易将拖累新浪较高的互联网业务增长速度。
  
  韦迪还认为“媒体融合”的概念不适合中国市场。韦迪解释到,例如历史上分众传媒最初的跨互联网、商场等平台销售广告的计划以及新华财经传媒的“媒体融合”计划也没有成功。
  
  除此之外,韦迪还认为这一交易将分散新浪管理层精力,由于分众传媒最近开始重组商场广告业务,所以这要求新浪付出更多精力。
  
  声音
  
  TOM集团CEO杨国猛:
  
  “中国有希望做出首个真正意义的跨媒体平台”
  
  “国外的用户习惯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用户获得资讯的方式非常方便,电信业、包括各个媒体渠道的发展也非常成熟,他们的资讯是到处跑,反而不需要跨媒体获得资讯,而且各个渠道成熟之后,融合反而难。
  
  中国固网建设基础差,跨媒体反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用户习惯已经养成,而对国外集团来说,还需要把羊从外面赶进栏里去、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是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无论是从用户还是从技术准备来说都已经成熟,关键是能否提供这样的产品开发与服务。“
  
  大摩看多:双方交易将拓展新浪客户群
  
  行业评估:积极
  
  1)该交易是中国第一大互联网广告品牌和第一大户外广告品牌间的合作。我们预计,2008年新浪在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的份额将达到25%(搜狐为18%),而分众传媒在中国户外广告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7%.
  
  2)两家企业均面向高端用户,分众传媒广告业务涵盖办公楼宇内90%的专业员工,而40%新浪的广告浏览者拥有大专学历,整体水平仅为5%.
  
  3)该交易可提供交叉销售机会,因为两家企业均主要面向知名品牌广告主。新浪为1000家客户提供广告服务,而分众传媒为3000家客户提供服务。
  
  但同时,摩根报告也指出,对以下方面持谨慎态度:
  
  1)两家企业的整合工作,新浪是中国领先的内容供应商,而分众传媒则无内容资产。
  
  2)大部分分众传媒高管将以相对独立的形式继续在被并购部门任职。
  
  3)新浪同时还收购了分众传媒卖场广告网络(占分众传媒总销售额的7%),而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较低(2008年第三季度为22%),且回款日期较长(260天以上)。
  
  股票影响:新浪收购溢价10%至25%
  
  该交易将提升新浪净利润涨幅(45%至60%),基于达成交易时的新浪股价(29美元),与我们预期的2009年每股赢利比(本益比)为29倍,而所收购分众传媒业务的本益比为8倍至9倍,相当于溢价10%至25%。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