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中国服务“外包”时代来临 政府外包需制度创新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朱毅  发布于:2008-11-06 09:18:2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10月28日,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表示:“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中国共执行服务外包出口合同金额1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

  王超在出席南京国际高端产业暨服务外包发展(北京)对接会时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升级,正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进行。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将有更多跨国公司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给中国承接外包业务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据介绍,目前中国服务外包发展呈现三大趋势:首先,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产业升级趋势更加明显;其次,离岸外包近期仍以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市场格局短期难以改变;最后,在岸外包的需求将大量出现,地域发展不平衡导致细分服务的地域集中度上升。
  
  国产外包有主场优势

  
  中企动力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品海表示,在外包方面,国内企业已经有了主场优势,2007年中企动力收入7400.2万美元,第一次超过IBM,而国内软件企业如东软股份凭借成本优势,大量获得海外企业的IT发包,开辟了发展势头迅速的离岸外包服务市场。
  
  国内企业为何更加青睐国产外包呢?于品海分析,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他们原本没有IT应用,所以还谈不上外包。中企动力的IT应用服务运营模式正是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直接应用”的商业模式,即运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一个适合企业业务和管理需要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的、标准化的、一站式的IT服务,并维护和不断提升这个平台,引领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共同前进,企业根本不需要过多计算器系统的投资,也不需要聘用专职的技术人员,这种服务模式,非常符合中国中小企业的需求。
  
  总之,国内IT外包保持高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国内IT企业比国际巨头更了解这些中小企业的需求,更注重本土化发展,能够快速响应,根据市场发展及时调整策略。随时都能以最新、最全面的服务去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还能随着市场变化及时灵活的创新服务模式等。这些都给与了国内企业主场优势。
  
  政府外包需要制度创新
  
  上海市政府采购中心秦志龙认为,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未来也应该走外包的道路,经过多年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且投入巨大。政府部门很难有这么多专业人员来维护。据记者了解,虽然大部分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中心,但普遍力量有限,人员不多,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没有故障时,专业人员无事可干,而一旦发生较大故障,仅依靠信息中心自己又解决不了问题。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有近1/3的政府部门对其部分IT业务实施了外包,但从其外包的层次和范围看,绝大部分还只停留在PC等设备维护外包的低层次阶段,距离业务应用外包乃至资产、人员转移的战略外包尚有较大差距,政府机关IT服务外包在体制、机制、操作方案和制度安排上还有许多障碍和问题。
  
  首先,企业往往从降低成本的需要的角度采取外包的服务模式,选择外包以减少自己IT员工的数量节约成本。但是政府如果这么做,最先被精简的机构是信息中心,这样本该推动外包的信息中心很容易成为服务外包的障碍。
  
  其次,政府实施IT外包的执行能力比较缺乏。政府采购的实体货物比较多,但是服务产品采购量偏少,为服务留出的预算也很少,因此。要在政府信息化建设推广外包业务。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制度配合:一是与部门预算改革配合,在能够进行成本比较的基础上,控制自建自管的预算支出,使IT外包优先得到预算资金安排;二是在政府采购中,把IT服务外包作为采购项目,以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政府集中采购。
  
  最后IT外包市场也必须整顿,服务的水平和考核的方式必须可以量化,否则无法保证政府权益。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