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山东省青岛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处长于全发:强力法规为自主创新保驾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马磊 采写  发布于:2008-03-07 16:38:36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山东省青岛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处长于全发认为,在目前我国工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的现实面前,政府采购过程中,保护民族工业,支持本国工业发展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每一个政府官员的法定义务。财政部的这两个《办法》,将优先采购本国产品的原则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是规范之举,务实之举,理性之举。

  过去财政部曾经多次制定政策以保证自主创新的优先采购,但是由于个别掌控政府采购大权的官员“外资崇拜”,热衷于跨洋过海采购外国货,扶持自主创新产品政策迟迟难以落实。有的招标人虚假招标、泄露标底,与中标者相互勾结,损害国家利益。在近年来查处的经济案件中,尤其是大宗进口设备采购的贪污受贿案件中,作案团伙化、权钱交易特征十分突出。因此,优先采购本国产品,应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入手,从运用制度监督政府官员入手,从细化监督与问责制度入手。

  《政府采购法》第10条规定了“国货优先”,而财政部的两个“办法”也规定了相应的细则,但仅有这些仍然不够,“中国制造”优先需细化相关制度。

  首先,应该规定凡是政府采购超过一定数额的,由纪监、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负责,实行提前介入,同期监管;对重大项目采购的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同时,管事与管人相结合,对负责政府采购的官员进行全天候监督,重点监督采购进口产品的情况,从而规范公共采购市场,预防采购腐败。

  其次,学习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立法确定政府采购中国内的产品和劳动含量,保护本国的企业,可详细规定采购中国内购买的比例。同时,立法规定在招标中给予国内投标人一定比例的优惠价格。

  最后,细化违法责任,强化对官员问责。财政部的专门办法中虽然明确了一些违规责任,但由于处罚较轻,大部分处罚是针对单位的,对制约擅自采购进口产品的行为恐难收到预期效果。应通过立法严格规定,未获批准或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批准擅自决定采购进口产品的,行政主管官员与直接经办官员一律责令辞职,并予以曝光,触犯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只有如此,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依靠法律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限制权力滥用和预防腐败,鼓励民族产业自主创新和发展民族品牌,提升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