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杀毒软件遭遇技术瓶颈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马磊  发布于:2008-01-14 17:24:1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7年12月22日,据德国计算机杂志《c′t》公布的一份测试报告显示,全球主要杀毒软件对新病毒的查杀率仅为20%~30%。

查杀能力堪忧

  《c′t》杂志对全球17款主要杀毒软件进行了测试。在已知病毒的查杀方面,各杀毒软件的表现令人满意,尤其是Avira Antivir和Gdata Antivirus 2008,识别率达到了99%。

  但令人失望的是,在新病毒查杀方面,杀毒软件的平均检测率只有20%~30%,甚至低于去年的40%~50%。相比之下,只有NOD32和BitDefender表现较好,查杀率分别为68%和41%。

  此外,对于已知病毒的变种,几乎所有的杀毒软件都发生了漏杀情况。对此,《c′t》指出,几乎所有的杀毒软件都表现欠佳,主要原因是病毒作者越来越专业化。

技术革新遇瓶颈

  赛门铁克端点安全产品管理部资深主任Brian Foster表示,虽然安全威胁形式的确有很大改变,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杀毒软件多年来所采用的特征比对手法将要消失。

  单以汽车业的安全演进为例,他解释道,安全气囊的出现与普及,并未让安全带就此从汽车上消失,所以他认为杀毒软件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我们需要更多其他的安全机制,如防恶意程序软件、行为分析辨识等机制,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安全性”,Foster说。

  行为分析辨识早已是安全厂商近年来普遍研发、采用,以对付新种与变种攻击的技术,包括趋势科技、McAfee、卡巴斯基、CA等厂商,都在其产品中加入了类似技术。

  不过自动化的行为分析辨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赛门铁克端点安全产品管理部Jaquith就表示,在非特征比对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误判,会阻碍使用者计算机的正常运作。

  “这其实非常两难,”Jaquith说,虽然厂商在不断尝试加强技术,达到既可避免误判,又可真正对抗威胁的目标,但他表示,在恶意程序大量增多、变种又不停出现的情况下,过去找到病毒再删除的方法显然已经不管用,“安全环境就好像艾滋病毒(HIV)一样,你没办法杀光它,但我们却可以设法和它合平共处,”他说。

  目前,杀毒软件厂商正努力把包括主动防御、帐号保护、网络可认证等多项技术嵌入最新版的反病毒软件之中。这种由被动变主动的转变既是反病毒软件的一次绝地反击,也是对杀毒软件无用论的一种有力回应。相信在我们的技术人员与病毒不懈的争斗中,一批更为先进的反病毒技术会迅速涌现出来,用以减少广大网民受到的病毒的侵害。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