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税务官员一席谈:当好金税建设的“施工队长”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马磊  发布于:2007-12-05 15:11:3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如果把国税总局看成金税工程的总设计师,那各地地税、国税局的信息中心就是具体工程的施工队队长。他们的经验对税务信息化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数据共享成瓶颈

  天津市地税局信息化处处长白欣凯表示,税收信息化到了一个融合的阶段,必须实现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但是现在的天津,跨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是十分困难的。比如交管局要车辆年检信息,去向工商局要企业登记信息,一般都要通过快递或者传真等手段。一个纳税人的资料袋中有十几张纳税人的身份证复印件,里面报送的报表很多都是重复的信息。交管局和工商局都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如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不会如此麻烦。

数据大集中 避免重复建设

  广东省地税总工程师龚国生告诉记者,对税务信息化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数据的“大集中”。广东省地税已经实现了这种集中。目前,广东地税的数据+应用软件+主机都是在省局,通过网络连到下面各个市。各地市地税局都只有一个客户端,没有应用软件,维护费用大大节省。
 
  从政务的角度讲,大集中之后能确保全省征管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数据“不落地”,分析系统“不失真”。过去总局要了解地方的征管情况必须依靠人为的出具报表,这就存在一个数据填报出错的可能,甚至有为地方利益而有意错填的情况。大集中后每笔税金缴纳数据直接上报省局,避免了出错的可能。
 
  有很多来广东学习的兄弟省市的信息中心主任都有一个误解,认为数据大集中投入比较高,仅仅总局的两台大型主机就价值2000万,而倾向于先分散建设再集中建设。其实不然,如果不进行大集中,每个地市必须采购一套小型主机为基础的税务系统。地市级税务用的主机一般价格在100万左右,广东省21个城市,在数据大集中前每个城市都需要采购一台小型机,先建设的十个城市光主机就花了4000万。后面10个市的建设,由于应用和数据都集中到总局的大型主机上了,地方不用采购小型机,因此只花了400万,节约了大笔资金。如果在整个系统建设之初就搞大集中,会节约更多。尽管数据大集中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是避免了重复建设。

  同时,在税务信息系统的采购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项目管理,除了通过招标选定开发商以外还要选择一个监理厂商,广东地税的监理商是IBM公司。

税务信息化需要“第三者”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杨克飞认为,目前的信息化项目中,有90%的项目没有按时间完成,有42%的项目超支。所以,信息化的项目需要具体和微观的管理。
 
  为了在未来的金税“三期”的建设中避免这种情况,在税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第三者”。过去,税务信息化采购中只有采购人和供应商两方(采购机构只管招标流程),由于政府公务员多数不是专业的IT人员,因此在建设的过程质量怎么样,是否可以满足业务需求,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技术架构,是否按照事先设计的进行等,往往都不是很清楚,只能听供应商一面之词,导致系统在开发结束进行功能测试时发现很多的问题,只能重做或追加。

  引入第三方的IT监理,就能够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不仅是建设过程,立项阶段也应该有第三方的支持。现在很多信息化项目的立项,都是由税务系统自行操作。这就存在一个立项是否科学的问题。所以,最好要重视第三方的专业咨询,把咨询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进行招标采购。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