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OCR成功解决银行票据管理难题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启帆  发布于:2006-10-30 16:51:0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07年,在办公电子化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的外资银行将全面进入中国。面临国外同行巨大的竞争压力,国内金融领域的传统优势逐渐被削弱,为了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尽快实现办公电子化已成为国内银行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票据处理升级正处风口浪尖

  票据凭证处理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为银行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其处理流程体现了银行账务过程的效率,严密性和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银行票据需要存储、传送和查询以方便银行的事后监督和客户的查询。

  但长期以来,银行档案管理工作一直被由管理手段落后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烦和困惑所困扰。在票据处理方面,多数银行却仍停留在“人工分散处理+纸质库房保存+人工查询”的阶段。票据处理效率低下,不仅严重阻碍金融电子化进程,还不能很好地防范金融风险,容易造成国家资产流失,直接导致国内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下降、竞争风险系数的上升。因此,建立“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电子化票据处理中心,是各大银行金融电子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智能识别图文信息

  在票据凭证处理工作这个问题上,外资银行通过OCR技术能很好地解决。在国外,OCR技术已经形成产业,在银行、税务、保险等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有着至少15年的历史。在美国,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针对个人的信贷业务、个人所得税申报等都采用OCR技术;在日本,金融行业中大量的存单、储单、保单以及户籍登记等都是通过OCR技术来实现的。

  应用OCR技术,可以使票据处理达到“自动集中处理+电子安全保存+数据有效应用”的效果。OCR的智能图文识别功能不但保留了原始票据凭证的图像文件,而且还在对图像文件进行识别后自动建立了一整套索引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原始数据与单据的勾对工作,能快速找出有问题的单据,并能根据建立的索引快速导出原始图像,进行查询和审核,从而高效、快捷、准确地完成事后监督工作。
 
  银行系统应用OCR技术,在对原始票据影印封存以后,不仅便利了调取和查找凭证,而且改善了原始档案的保存,另外还可以有效地纠查错账和坏账,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国家资产和客户财产的安全、保障整个银行健康有序运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OCR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清华的TH-OCR更已成为汉字、图档识别的代名词。随着扫描设备及技术的成熟,高速扫描仪在银行系统的全面配备,银行领域已开始推广、普及OCR技术。基于此,国内OCR领导厂商北京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结合银行实际工作的特点,推出了银行票据识别系统,是银行后督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银行原始票据凭证经过临柜有关部门封包后送交相关事后监督部门,该部门先对凭证进行有效性审核,将审核有不符合要求的凭证进行登记差错,再将通过的票据凭证录入事后监督系统作为事后的流水与临柜流水进行逐笔核对,然后根据事后的流水记载事后细分户账、科目发生额、总账,将事后的账与临柜的账进行逐笔核对,有不符的记录登记差错表。监督完成后再将凭证进行分类封装,送档案管理中心管理。目前,文通OCR银行票据事后监督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加快银行票据输入速度、提高票据处理的准确率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效减少了银行的错账,提高了查账的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提高的背后

  OCR票据识别技术以其高速、准确、低成本的特点,成为银行业建立影像索引并替代人工工作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提高5倍左右的工作效率,一位银行稽核工作人员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在没有装这个系统之前,勾对单据较多的时候经常加班到深夜,而且人工的准确率也较低。利用电子化的工作流程进行勾对,既提高了速度也提高了质量,非常方便。”

  目前,我国的OCR已经拥有了相当强的技术优势,完全有能力为行业用户提供影像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从前端的影像数字化到影像的采集、校验、索引、入库,到影像的发布、访问和存储管理,来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全程办公自动化和文档管理电子化,进而为实施内部知识管理、创建知识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从而不断降低运营成本,解放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