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加入WTO并不等于加入GPA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CCGPNET  发布于:2004-05-11 15:21:00  来源:http://www.caigou2003.com

●倪光南
中国信息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成功的地方,特别是在信息产品制造领域,其成就有目共睹。中国不是信息产业强国是指中国企业大多从事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的加工、装配,处于产业链的下游。
中国不是信息产业强国
计算机产业为例,中国的许多企业处于“大进大出”,尽管产能高,但要向上游的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交大笔专利费,好看的数字下面掩盖着亏损的危机。这甚至影响了中国GDP的质量,庞大的国民生产总值里没有预期的利润组成部分。
美国是典型的信息产业强国,掌握着相当部分的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有着决定信息产业走向的企业,比如桌面操作系统领域的微软,芯片领域的英特尔,他们的产品便是计算机产业界的标准,影响整个产业链。
中国从消费层面看是信息产业大国,但技术上却不是信息产业强国,其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集成电路与软件两方面。在整个计算机产业中,核心的芯片技术,操作系统都由英特尔、微软把持,尽管我国年产PC超过1000万台,但都不是核心的,我们处于受别人控制和影响的下游。
近年来,中国在嵌入式芯片方面,如Linux桌面操作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些技术将在未来成为非常重要的应用,但这些技术产业化推动力量不够,所占市场份额不够。
没有核心技术
信息永远不安全
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并非空白,但需要拓展、需要投入、需要产业链的成熟。没有核心技术,信息永远不安全,没有安全的信息就很难谈得上信息化强国。微软的享源码计划是在指定的地点察看指定的源码,并不是完全的开放。而Linux却能自由地开发,自由地修改。
有人认为源码开放就意味着软件开发工作全都变成免费的工作。这种说法从历史上确实正确,版权保护对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开放更利于技术的发展。事实上,Linux除核心免费外,其周边的应用产品可能收费,Linux有自己的赢利模式。
政府、企业、学术界应该通力合作。从政府方面说,应该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支持,二是政府采购。与此同时,应加大在软件园、科技园、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的投入。
项目支持,特别是863项目对中国信息化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今后除加大项目推动外,政府采购时也应当支持国产信息技术产业化。即使在加入WTO之后,政府也应当支持本土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这符合WTO相关法规的规定。在目前情势下,不管是国产CPU还是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加入WTO
不等于开放政府采购
加入WTO并不等于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即GPA,美国在加入GPA之前,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购买美国产品法》,要求联邦政府采购时购买本国产品,即在美国生产的、增值达到50%以上的产品,进口件组装的都不算本国产品。
产业政策的支持对于信息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政府也在这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努力。除2002年47号文(《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和2000年18号文(《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外,国内各部委、地方政府、软件园、科技园等都曾出了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成为中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动力来源。
信息化中国大有可为
不管是桌面领域还是集成电路领域,中国作为信息化大国都将大有可为。在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端的应用已经很不错,与Unix,Windows NT三分天下,并且Linux的增长最快。在桌面领域会困难一些,但随着网络计算机(NC)在各行业中推广,这种情况有待改善。
在集成电路方面,以方舟、龙芯为代表,国产芯片厂商正在崛起。此前,方舟和世界最大的NC制造商与销售商慧智结盟,国产芯片第一次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与国际厂商同台竞技。国产芯片的推广也有赖于NC应用的推广。事实上,在电子政务与教育、金融等行业应用方面,Linux桌面系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在技术不断更新的信息产业领域,中国这样的信息技术大国有后发优势,比如没有做过“DOS”等级操作系统的,照样可以做“Windows”等级的操作系统,没有做过“几十兆赫”CPU的,照样可以做“几百兆赫”的CPU。信息产业领域遵循的是摩尔定律,无须循序渐进,而可以跳跃式地发展。
产业不能受国外牵制
NC的发展能给国产CPU、国产操作系统带来机遇。以国产操作系统,国产CPU在PC领域与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厂商竞争很难取胜。但NC给了国产CPU和国产操作系统一个机遇。事实上,现在的NC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政府、电信、银行等领域收发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字处理等需求,而且还易于从后台进行管理。
此外,NC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2003年出货量达300多


万台,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但在中国却只有10万台,市场空间很大。中国目前推广NC的瓶颈在于用户习惯,用惯了PC的中国人不想NC。只要NC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习惯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以联想、神州数码为代表的厂商也在做NC,目前没有大批上马是期待政府制定NC的标准。比如在电子政务领域,政府可以制定一个标准,需要什么样的NC,让厂商量身定做,这些观望的厂商会立即大规模地投入生产。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联想以前曾经做过Linux产品,即happy Linux,但后来迫于国外厂商的压力放弃了。以联想的实力,如果做到今天,可能已经拥有超过红旗、中软、蓝点Linux的产品。企业行为受市场牵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一个政府,一个产业不能受国外力量的牵制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