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软件,政策变脸?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佚名 发布于:2004-08-26 10:32:00 来源:不详
来源于:互连网周刊
近日一则“保护国产软件采购政策被取消”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是否属实,甚至关系着一部分国产软件厂商的生存问题
近日,一则消息迅速在坊间流传,称中国政府已经取消了原有的保护国产软件的“软件采购政策”。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以及各大网站的首要位置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事情的起因来自于8月12日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文章“China axes software plan-sources”(中国取消软件采购政策),文章提到,“据路透社消息称,中国政府和相关产业负责人近日表示,原有的保护国产软件的‘软件采购政策’已被取消。据有关人员透露,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次的‘软件采购政策’存在对国外软件公司,特别是微软等大型软件企业的明显歧视,在国内外广泛的压力下,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放弃原有计划的决定。”
难道这是另一个“WAPI”式的妥协?但是,信息产业部的官员对于这个消息的确实性予以否认,都称并不知情。
突然转变?
政府扶植国产软件一向态度坚定,如此重要的国家政策,怎会说变就变?
扶植国产软件的政策是早就写进了2003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中的。《政府采购法》第十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虽然政府采购法已经有了硬性的规定,但毕竟不能指导具体操作,于是为了规范各个环节,《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正在制定当中。由于《条例》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决不是一纸公文那么简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已经酝酿了一年多时间。这么长时间起草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应当是比较清晰和深入的,而《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将成为《采购法》在软件行业的具体体现。
如果说在《政府采购法》中扶持国产软件的动作还有所保留的话,那么《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对国内企业的保护意图将更明显。外界一直有消息称,在新的《软件采购管理办法》中将规定,中国政府采购国产软件产品的比例不得少于50%至70%。
现在,突然有消息称,中国将放弃保护国产软件企业的优惠政策,也难怪会被分析人士认为是“开了一个国际玩笑”了。试想,已经在明确的法律条文中规定的政策,怎会在实施细则中反倒被否定?
就在去年底,财政部国库司周成跃副司长在即将发布的《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中还反复强调两点:“一、软件政府采购必须是国家认证的、合格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二、不仅要采购合格的产品,还必须采购经认证合格的国产品。”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围绕《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出台,一直风波不断。首先是时间上一拖再拖,出台日期从去年5月到去年10月再到今年6月,结果似乎成了整个软件界的悬疑。因此,对于国产软件虽然有明确的政府导向,但在软件采购方面仍一直缺乏具体的执行方案,包括国产软件的认定范围、国产品采购的比例、什么情况下可以不采购国产软件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10月,就有消息传“实施细则”即将出台,但由于相关各方意见不一,特别是代表国产软件的本土厂商与代表国外软件的国际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使“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相当艰难。
时至今天,争论的焦点依然围绕在两个问题上:一、国产软件如何界定?国产软件企业又该如何界定?二、国家扶植会不会形成软件产业的虚假繁荣,反而削弱了国内软件厂商长远发展的竞争力?
对于国产软件和软件厂商的界定,《政府采购法》中明确规定,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软件研究开发机构和生产企业,“国内企业”并不是专指本国企业,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的软件研发机构和合资、独资公司、建立的独立产品开发生产基地,也被视为“国内企业”。但是,《政府采购实施条例》估计会有进一步明确的界定,因为根据现在的规定,一些美国公司在中国竞标就会跟在美国竞标一样,根本不存在任何政策门槛,同样国内厂商也享受不到任何具体的优惠政策。因此,“国内”的定义就成了是否能真正保护国产软件厂商的根本问题。
倪光南教授认为,应该规定:只有在中国增值超过50%的软件才能获得“国产软件”的身份,从而在政府采购中可享受国产软件应该获得的优惠。外资企业当然希望在“实施细则”中扩大关于“国产软件”的认定范围。美国相关政府官员甚至提出了一个认定标准:在中国编译过的软件,甚至在中国汉化的软件都应当被看作是“国产软件”。尽管美国相关政府官员的话说得十分委婉,这只是提出一
些参考意见,但在第一轮的博弈中,国外厂商显然没有占到任何好处。
而最近又有消息传出,未来出台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将会对“本国产品”的定义有所松动。也就是说,在中国政府扶持国产软件的前提下,会适当的放开对微软等国外软件企业的招标限制。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到底怎么放开?微软这样的国外公司要以什么身份,参加采购招标?这些疑问,或许只有等到《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颁布的时候才能解开。
《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既关系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左右着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中国软件既想“走出去”,又想“引进来”,正是出于这种矛盾的两难境地,让《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的出台一再“难产”。
比例是关键
就在《软件政府采购管理办法》传言今年7月即将出台而迟迟没有出台的时候,另一件事的发生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同样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家有关部委制订的“政府软件采购”目录已于近日出台。据透露,国内大部分软件企业均在采购目录中,而备受关注的微软(中国)公司也在其中。但是,知情人士表示,这个目录并没有涉及国内软件企业的定义等问题,而是政府采购正版化需要的一个指导性意见,与政府采购法细则是不同的。
面对这些消息,国内的软件厂商反而反映非常冷静。金山的WPS项目经理认为,作为厂商,路透社这样的消息来源不作为正式的消息渠道,并且金山对国家这种重大的政策持非常信任的态度。同样是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书生公司,也基本持相同的看法。
在国家扶植国产软件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去除“国产软件”界定的不确定因素,国产软件能拿到政府采购金额中比例多少的问题,也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国的软件产业正在迅速成长,市场规模已达数十亿美元,而其中政府采购的规模约占四分之一,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路透社称,“外界传言,新的软件采购政策将规定中国政府采购国产软件产品的比例不得少于50%至70%。”但是,优惠政策是否能让国产软件厂商真正享受到好处呢?
“到目前为止,政府采购没有给国产数据库软件以机会,采购目录中也没有国产数据库软件的位置。”国家863计划数据库重大专项专家组的负责人杜小勇曾经这样形容:“我们需要的不是照顾,而是一个公平待遇。国产软件,尤其是国产基础软件要得到大众的认可,真是太难了。尽管我说绝大部分的国产数据库是够用的,谁信?谁愿意信?” 对一个采购负责人而言,采用国产软件要冒一定风险,如果采用的是外国软件,即便出了问题也容易推脱。但如果为了节约成本等原因选购了国产软件,要是出了问题就很难解释,弄不好会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这种说法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产软件厂商面临的尴尬境地,尤其是通用软件和基础操作软件厂商。
对于中国的软件产业,政府的目标是到2005年,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60%。为此,“十五”期间,中央财政预算内资金向软件产业的投入不少于40亿元。2003年至2005年,中央政府再安排1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对此,国内的软件厂商能否充分利用?
其实留给国内软件厂商的时间也并不多了。据悉,中国对国产软件的保护政策只会持续到2010年,这意味着国产软件最多只有6年的适应准备期。最终,国产软件将在哪些领域、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才是软件行业各方博弈的重点。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下一篇:小企业也可以有所作为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武警四川森林总队被装拆改竞争性谈判公告
- 厦门务实-公开招标-2015-WS313中洲滨海城配套学校学校视频监控等设备及安装招标公告公开招标公告
- 常德广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全景演播室灯光、视频等设施及安装服务采购招标公告公开招标公告
- 平山县公安局执法场所音视频管理系统采购项目二次公开招标公告
- 江西省宏国招标代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关于东乡县妇幼保健院全麻麻醉机、麻醉视频喉镜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 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采购无线电管理地理信息数据的中标结果公告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中心2016年市经济信息化委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政府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盐池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盐池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整理、数字化加工服务采购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 临汾市尧都区看守所、临汾市尧都区拘留所信息化设备购置项目(二次)中标公告
- 长乐市鹤上镇卫生院全数字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公开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