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谁在吃“螃蟹”?空中上网商业模式待解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钟键挺  发布于:2017-10-05 07:34: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日前,民航部门发布了放宽手机等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管理规定,这则消息之所以成功刷屏,原因无他,一是如果能在飞机上使用手机,漫长的飞行会变得没那么无聊;二是乘坐外航航班能用手机而国内航司却严令禁止这一“世纪难题”,终于有望迎来了官方的政策松绑。
 
  对于旅客来说,未来坐飞机,空中上网可能会越来越方便,而对于航司来说,那场曾经酝酿了很久,但却进展缓慢的空中商业之争,或许就此正式拉开序幕。
 
  谈商业化前,必须要明确一点的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理论上可以接入IFE和IFEC两套系统。前者是机上娱乐系统,通过局域网可以把内容传输到手机。简单来说,就是把座椅前方的娱乐系统“搬到”手机里,这种商业模式很容易理解,就是航司购买内容,为旅客提供更好的乘机体验,通过销售广告来获得收入,而旅客则无需付费。而后者则是指机上娱乐通讯系统,既包括了娱乐的内容,我们常说的空中互联、空中上网、空中WiFi,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种服务,一般也归纳在这套系统下,这里面的商业模式,仍然待解。
 
  虽然国内航司一直禁止在飞行过程使用手机,但众所周知的是,此前已经有几家航司在少数航班上提供空中WiFi服务,主要是三大航部分宽体机执飞的部分国际以及国内干线航线。目前而言,旅客都可以通过提前申请(部分航班可以直接机上申请),使用iPad、笔记本电脑来享受空中上网,但目前都属于体验性质,航司并未收费,商业化用一片空白来形容也不为过。
 
  国外的空中互联网商业化又是怎样的呢?欧美发达国家空中上网的普及程度更高一些,以美国为例,截至2016年,美国有78%的航班提供空中WiFi服务,除去老旧飞机及一些小机型,相当于美国航班已基本可实现上网。除了自行运营,不少航司也会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空中互联运营商来来运营,欧美航司目前在空中上网的最重要商业模式,还是向乘客收取流量费用,但来自广告主、机上电商等领域的辅助收入则比较少,整体来看,航司没有统一的收费政策。
 
  由于成本较高,市场渗透率有限,且上网稳定性不佳、速度较慢等多方因素,空中上网这盘生意实际上并不好做。以美国著名的空中网络提供商Gogo为例,其去年亏损达到2690万美元,今年一季度亏损更是达到4140万美元。虽然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也无碍Gogo的股票在今年以来整体持续上涨,各界对于空中互联,还是一如既往地看好,毕竟,相比起盈利,“攻城略地”以及“军备竞赛”才是目前目前空中上网商业化的主旋律。
 
  获悉使用手机的政策松绑后,国内传统的几大航倒是没有发出太多声音,在卖机票以外,一直在辅营商业化上走得比较前的春秋航空,对于空中上网商业化,率先发声,表示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许可交由航空公司评估,可以进一步地促使航空公司在空中商城等领域的试点与应用,开发更多类似机票+产品,“例如,目的地租用车、景区门票、酒店等,航空公司的机上互联网可能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该航司新闻发言人张武安说道。显然,航司想通过空中上网,为乘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除了是机票产品的延伸,业界关于谁来为流量“埋单”的讨论,也有几个猜想。比如,根据不同的舱位、票价、旅客的属性,来决定是否免费、收费多少,一切丰俭由人;其次,就是引入第三方的资讯、视频、游戏、电商等平台,让各类品牌广告主、电商商家等主体来“埋单”,消费者因此可以少花钱或者不花钱上网,这也是消费者普遍比较期待的一种模式。
 
  去年,我国民航客流量高达4.8亿人次,如何撬动空中WiFi这块“大蛋糕”,谁又敢于先“吃螃蟹”实现商业化,目前来看,大的航企仍在谨慎观望,小的航企则首先要为设备考虑,谁都没有很强的变现能力。
 
  有专家表示,随着技术进步以及规模效应,空中上网的设备成本未来或会迎来一定程度的下降,有助于空中上网的普及以及商业化,而航司本质上,也是想通过空中上网服务,来增加收入,以及增加品牌的美誉度。从长远来看,空中互联商业化之路是必定会铺开,只是高昂的成本,漫长的回报周期,以及尚无定论的商业方法,国内外也没有一个完美的参照物,都让这条商业化之路迷雾重重。

  而笔者也私以为,空中上网的“玩法”、具体的收费模式,仍有大量空间供航司探讨,如何对乘客进行精准的服务“投放”,制订一套详实的收费模式,是航司须提早思考的问题。比如,我们在移动支付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更是移动支付最大的使用国,航司也可以视情况在电商上做更多的文章。
 
  传统意义上,航司主要靠机票收入来盈利,包括空中上网等全新领域的商业化,也倒逼航司逐渐要从出行服务商到“综合”服务商的转变,到底是大航司有先天优势,还是小航司可以借机弯道超车,拭目以待。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