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知识付费有三大悖论解决不了 拿什么谈未来?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郭静  发布于:2017-04-26 09:20:17  来源:创事记
投稿邮箱为:tougao@caigou2003.com,投稿时请附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一经采用,本网会根据您的文章点击情况支付相应的稿酬。
  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大佬们频繁的“出镜”,被好事者冠上了大佬们也陷入集体焦虑的名头,而所谓的“中产者”则更是被“焦虑”了,似乎,不“焦虑”就得成为时代弃儿,唯有“焦虑”,才能与大佬们站在同一个梯队。
 
  互联网创业的成本越来越高(流量变贵了),但互联网创业的门槛已大大降低,互联网创业所需的人才储备也基本上能够找到,只要模式“创新”,能忽悠一大波资本方入场,故事便可以开始讲了。
 
  中产阶层的焦虑症被没被证实,解药却出现了一大堆。创业者们利用知识的名义,给中产焦虑者来了一剂猛药,名之曰知识付费。近几年来,得到、知乎live、分答、在行、豆瓣时间、喜马拉雅、微博问答、荔枝微课、千聊、小密圈等各种不同的知识付费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知识付费火了。
 
  得到上线半年营收便超过1亿,喜马拉雅一场活动24小时的销售达5088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姿在知乎live上的单场营收达34万,王思聪在微博问答上仅用四个字回答就赚得8万元,这些知识付费的“成功案例”刺激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向知识付费方向前进。

  可模式易复制,比如在线问答模式的分答,社群模式的小密圈,这些看似门槛不高,然而,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靠模式的复制却远远不够。知识付费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三个悖论:
 
  一、商业化与知识本身的悖论
 
  如果只是单纯的知识分享或获取,本身是没毛病的,但知识付费是一家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创业者们要依靠知识付费来获得投资人的青睐,继而成为一门大生意,甚至最终有可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知识付费是带着商业利益在做的,有点儿“带血的馒头”意味。
 
  然而,对于用户来说,其之所以愿意付费,焦虑是一方面,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付费学到知识,知识,知识不是信息,像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各个新闻客户端平台,各个UGC模式的问答平台,都很难达到“知识”的段位。其只是信息输出,告诉你某地发生了某某,自媒体的内容,大多是基于事实的评论,当然,也有新闻部分,可这些内容都不是知识,也许有少部分人会把这些信息化为知识,但更多的人,仍旧只停留在信息获取层面,至于王思聪回答的娱乐八卦内容,就更谈不上知识了。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知识的解释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百科里则解释称“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各界对知识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然而,现在知识付费里提到的是不是知识,是有待商榷的(并不是说当前所有的知识付费产品产出的都不是知识,因为每个人对知识的定义不同,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也有人认为是知识,有人认为不是知识)。
 
  创业公司们希望知识付费能够惠及到更多人,其最终的目的是商业化,赚更多的钱,而此中的知识,就跟我们在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网易考拉海购等平台上购买的商品一样,知识是流通的产物。
 
  而涉及到商业化,知识本身是要往商业化部分倾斜的。就跟畅销书一样,对于出版社和书商来说,能够为其赚钱的才是王道,至于书本身的好坏,并非书商们主要关注的,商业化和书本身的质量并不成正比。
 
  商业化和知识的天平,该往哪一边倾斜,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并不好选择。显然,大多数创业者们选择了商业化部分。
 
  二、需求者与知识供给方的悖论
 
  感恩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普及,让诸多普通用户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各种付费,知识付费也是享了这个红利,否则,光是繁琐的支付,就会刷掉一大波用户。
 
  用户之所以愿意为各种知识付费产品付费,其目的大不相同,但难免会有人想通过知识付费来提升自己,来“发家致富”,其希望知识付费平台能够提供的是一本“赚钱宝典”,最好是能够立马见效,看完就有赚钱方法。带有很强目的性付费,是这群人的特点,他们的需求很明确,就是要得到自己想要的。

  但对于知识供给方来说,这并不太容易,一是需要长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内容,非常艰难;二是用户的需求各不相同,要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太难;三是社群长期的运营维持,仅靠知识远远不够。
 
  付费是一种尝试,一种达到梦想的前奏,而知识付费如何能够满足这么多毫不相同的梦想呢?
 
  三、知识汲取与碎片化的悖论
 
  任何知识体系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如同我们读书时代学习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一样,知识是需要长期且花费较大精力在上面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或短时间内就能够有效果的。
 
  而现在用户使用知识付费产品的渠道就是智能手机,并且,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段非常碎片化,比如坐地铁、乘车、睡前、吃饭途中,这些零零碎碎的碎片化时间呗用户挤来学习“知识”。
 
  碎片化将知识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碎片,如果只是我们获取到的微信朋友圈、微博、新闻客户端等短思考甚至无需思考的信息,那根本不用愁,而知识被切割后,就很难引发长思考和沉淀,没有长思考和沉淀,知识就达不到知识的效果。
 
  一方面碎片化让用户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容易,可另一方面碎片化却也让知识变得难以汇聚成型,这对于知识本身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面对互联网的生存方式,确实有许多创新的点,然而,短期内要想达到满足预期效果的阶段,却很难完成。现在的内容付费,更像是该模式的初次试水,知识付费的真正形态,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
 
  作为用户,也应该逐渐适应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学习、来思考,碎片化已经是一种常态,在碎片化的片段内,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才是真正应该思考的,而不是“不务正业”,企图来个“赚钱宝典”,迅速达到赚钱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