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IT网_IT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2013年IT行业盘点

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政府采购信息报  发布于:2014-01-13 10:27:22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2013年IT行业五大趋势

  编者按 由于IT技术前沿性、新奇性的特点,IT行业向来不乏热点和引人注目的事件,在2013年中同样如此:在第一批智慧城市90个试点名单的基础上,第二批智慧城市103个试点名单出炉,全国各地展开轰轰烈烈的智慧城市建设运动;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IT行业先端技术的代表,搭载它们的企业产品发布连番上演,每次出现都能引发业界的憧憬;移动互联和4G更是让我们对未来的终端体验无限向往……本期《IT周刊》特对2013年度IT行业的大事件作以遴选和盘点,力图将行业内全年的热点、亮点呈现给读者。

  我国进入4G通信时代

  经过长达5年的等待,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1G到3G的发展后,终于转入4G轨道: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4G牌照,国内三大运营商获得了商用4G的资格。其中,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获得TD-LTE与FDD-LTE两张牌照。在此之前,工信部就已经给三大运营商分配了TD-LTE频段,而4G牌照的正式发放也意味着4G元年的开启。

  所谓的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1G时代只能传输语音信号,即手机只能用来打电话;2G时代,除了传输语音信号外,还可传输文字信号,即手机增加了短信功能;3G时代,手机在打电话、发短信的基础上,增加了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播放功能和网页浏览功能;而进入4G时代后,各类信息传输速度提升了数十倍,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视频图像,比拨号上网快50倍,上传的速度能达到20Mbps。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显然,4G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非常宽广的应用空间。

  工信部正致力于"宽带中国"战略的推进落实和我国信息消费的增长,而4G的部署就是有力途径之一。4G牌照发放后,工信部正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加快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三大运营商也开始投入巨资,争先恐后地启动4G网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止如此,连手机厂商也开始布局4G手机市场,甚至在工信部发放4G牌照前,厂商已经研发出配套产品,准备分享4G带来的盛宴。

  据悉,中移动2014年将实现340个城市的4G商用,基站总数超过50万个。实际上在2013年年底,全国已有多个城市的4G服务开始正式商用,4G时代已然来临。

  点评:2013年12月4日4G牌照的正式发布,标志着4G技术在我国正式由概念阶段转入商用阶段,整个行业为之振奋。因为,4G所带来的超快网速和酣畅体验,将催生新产品、新应用的爆发,更多的行业将被推动进入智能时代。

  在未来几年里,中国4G市场将呈现爆炸式增长态势,而非3G初期的渐进式增长。据悉,2014年,仅在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总投资即可达1000亿元,这将极大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4G设备生产即是其中受益最大的产业之一,如基站的大规模建设将带动射频器件的需求大幅增长;再如4G所依赖的主流移动设备载体--手机,也将步入黄金发展阶段。

  此外,4G技术所带来的网速大提升,将使视频传输速度如坐上火箭般,而这将催生大批视频网站的产生。(金彩霞)

  移动互联迅猛发展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甚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移动互联是近几年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业务之一。

  2013年移动互联带给业界的惊喜和变革还在持续。作为传统互联网的延伸,移动互联网在近年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借由高速移动网络和强大的智能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在这一年里,移动互联设备量已经超过台式机成为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G用户的数量在2013年年中已经突破2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8.2亿户。

  据2013年的"移动互联网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移动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发布的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相关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9000亿元,相当于GDP的1.8%,对GDP的直接贡献率达到0.63%。

  不仅在宏观层面,从终端设备到移动产品,再到用户规模,移动互联都引发了巨大的变化。终端设备的配置规格迅速提高,但价格却急剧下降,不断有创新的产品出现,大量移动端产品纷纷进入这个领域,而用户数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同时,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向移动端转型布局,新兴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一领域进行创业,移动互联领域赋予了市场更多的机会,但同时也意味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点评:互联网领域向来不缺热点和奇迹,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火爆,更是给IT产业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链的顶端到末端,从设备生产商到运营服务商,从内容提供者到用户,都面临一次大清洗。因为移动互联网表面上改变的是使用方式,更深层次上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而在政府、医疗、教育等行业,尤其是在交通和环境执法领域,移动办公需求凸显,移动办公设备厂商也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罗瞻)

  云计算热度不减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目前,这种技术正风靡全球,是行业密切跟进和关注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把握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交流云计算发展成果,促进云计算的应用,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中国电子学会于2013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云计算大会",知名专家学者纷纷参会,力促云计算推广应用。

  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2013年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8.3亿美元,同比增长52.5%,到2016年,仅云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规模就将超过10亿美元。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透露,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预计可达47.6亿元人民币,增长速度达到了36%。

  IDC同时还预测,2014年云服务领域的3个主要层面--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上的重大战略转变,将重塑亚洲云应用早期阶段的市场格局。这些变化将激化主要云提供商之间的竞争,当尘埃落定的时候,很可能会引发 IT 行业内出现新的竞争结构。

  自2010年7月起,北京市政府就提出"祥云计划",计划到2015年在北京形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拉动2000亿元产业链的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就在同年8月,上海市也推出了"云海计划",旨在将上海打造成为"亚太云计算中心",培育10家年收入额过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带动千亿元的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性收入。另外,天津、青岛、济南、南京、成都、佛山以及深圳等城市,均建立了云计算相关平台,云计算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点评:在云计算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模糊的定义、隐约不清的安全风险、喧嚣的厂商、纷纷扰扰的云计算标准、缺少成功案例的商业模式等。其中,用户在选择云计算服务时最关注的是云服务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网络质量,这3个方面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成败。

  一方面是云计算落地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政府用户对于云计算的迫切需求。只有大力推动云计算落地,才能实现政府行业数据的有效激活和共享。对于政府而言,云计算技术不仅能帮助其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促进政务资源共享,还能推动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创新,帮助政府部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云服务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将在其中获得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王莉)

  大数据再掀热潮

  人类社会的运行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在大数据概念出现之前,我们不敢想象如何去整合分析甚至利用它们,这些信息都是无用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渐渐看到了处理这些海量信息的希望。目前,业界公认的大数据产业,是指对所需的大量资料通过专业化技术,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的有价值的资讯。

  2013年,IT业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大数据热潮,微软等IT巨头纷纷推出了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有研究机构指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将超过17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50%,大数据将成为全球IT产业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预计到2020年,中国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

  大数据带来了一场信息社会的变革,它将推动政府和企业掀起新一轮决策转型。虽然从认识大数据所蕴涵的价值到找到大数据的价值,再到利用好这些价值,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各行各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政府部门也在政策规划层面积极推动,寻找大数据落地的相应解决方案。公共事业、民生事业的发展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都会带动社会信息系统的重建,各种跨部门的数据整合和数据处理与分析,必定会带来旺盛的大数据市场需求。

  大数据催生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它已经展现出了巨大商机,将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据国际数据公司预测,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从2011年的7760万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6.17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可达51.4%,市场规模增长近7倍。大数据市场的融合技术与服务正在迅猛发展。

  点评:数据本身即资产,这已是行业内的共识。大数据技术在政府、企业等领域的应用,对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决策能力,建立企业新业务模式,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将产生深刻影响。数据背后隐藏着无限的价值,企业也纷纷在"大数据"海洋中寻觅商机。大数据成为继云计算之后的又一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务公开、公共事业的发展等,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让政府部门越来越依赖数据的分析进行决策。试水大数据分析,进行深度挖掘,发展趋势分析,积极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模式,将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罗瞻)

  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严格来说,"智慧城市"已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几年之前它便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时至今日,智慧城市的脚步虽然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总体上还是没有真正进入公众的生活。所以,目前智慧城市依然是上至政府、下至百姓的期待和愿景。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组织召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会议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规模推广阶段。

  2013年8月5日,住建部又对外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了103个城市(区、县、镇)为智慧城市试点。此次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公布距首批试点名单的公布,中间仅隔了7个月。目前,加上第一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全国共有193个智慧城市试点。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主题报告中指出,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了2万亿元,2014年将完成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工作,使智慧城市建设规范有序,同时开展第二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建设和智慧城市试点,进一步推动信息消费规模扩大。

  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的重要发展方向,投资总规模将达5000亿元。智慧城市内涵丰富,包含着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项目、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能电网等众多领域,是汇聚众多前沿技术及各类方法的综合应用,将给城市运行和公众生活带来不可想象的便利和巨大的变革。

  点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由此引发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困境,智慧城市概念的落地将成为解决这类困境的有效途径。

  2012年11月22日,住建部正式印发《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后,于2013年一年内先后发布两批近两百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这表明了国家对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决心之大。

  然而,在大规模扩展的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似乎有些虚火,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大数据应用、物流网运行以及制度和法律层面的考验。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各城市试点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新一轮的挑战。(王莉)

  原标题:4G时代帷幕开启 大数据催生大商机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